校园贷缩水 难掩隐患重重
2017-03-16 09:43:4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昨天《北京晨报》报道,在监管重压下,校园贷业务平台数量急速下降。截至2月底,全国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比2015年少34家,且其中53家开始涉足白领等市场。 校园贷平台缩水,似乎意味着大学生身陷网贷漩涡的概率要小一些了,但笔者回想此前各家媒体的相关报道,仍觉得一口气不能就此放松。因为那些报道所暴露出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财商低、不懂法以及价值观有所偏差等,显然不是严管网贷平台所能解决的。 针对南京6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64.2%的大学生对银行借款利率不了解,清华大学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62.2%的大学生搞不清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足见金融知识匮乏现象有多么普遍;受访南京大学生中有24.8%认为“裸贷”行为正当合理,今年初吉林破获的一起特大“校园贷”诈骗案中,150多名涉案学生轻信“贷款不用还”……诸多案例中,不懂法、三观歪的大学生数量令人惊讶。 应该说,校园贷本不是一个坏东西,管得好、用得好了,它是能为大学生助学、创业、理财等方面提供帮助的。从与人互助互利的“捕蝇草”变成张牙舞爪的“食人花”,只是因为有了纵容它变异的“土壤”。这“土壤”中,不仅有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混乱、借贷平台监管的乏力,不仅有高校掌握学生情况时的眼花耳聋和作为不力,更有对“食人花”几无抵抗力的大学生们。 网贷平台的缺陷能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高校管理亦可查漏补缺,大学生的“免疫力”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就算网贷平台规范了,高校管理到位了,大学生也不能一辈子呆在校园里,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新诱惑,如果连恶性校园贷的那些粗浅招数都破解不了,以后可咋整? 金融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价值观念偏差,究其根源,这个“锅”不该全由高校来背,但作为大学生身份转向社会人的缓冲区,这些问题的后果开始在高校集中显现。高校如果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这方面多留意,多下功夫进行引导,应是能够起到一些防范作用的;但说真的,具备一定的金融和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本不该是进入大学之后才要补课的内容。尤其是,不少青少年早在大学以前就有了财商等教育欠缺的表现,比如盲目攀比、冲动消费等等。我们身边似乎曾有一种天真的看法,以为一些知识和能力的缺乏,能在长大后或步入职场后自然补足,比如恋爱,比如生活自理,比如理财。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注意到了提早进行财商、价值观等教育的重要性。但从校园贷乱象来看,情况还不太乐观。 或许,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们将不再频繁听到大学生被网贷搞得焦头烂额的新闻,但也不能说明触发当初那些问题的隐患已不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没有网贷也会有别的什么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有一个坑要把人绊住。而放眼高校之外,难道社会人、职场人这方面的能力就比大学生强多少吗?反正,当我看到53家平台开始把目光投向白领群体的时候,不由得出了一点冷汗。 |
相关阅读:
- [ 10-20]一些“校园贷”把大学生引入火炕
- [ 10-18]校园贷问题,要区别对待精准打击
- [ 06-21]解决“校园贷”乱象须加强监管
- [ 03-25]别把“校园贷”臆想为洪水猛兽
- [ 03-24]“校园贷”,如何更安全更理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