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评价,尤其是获得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当前,世界经济依然低迷,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流”。“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平台,奏响了互利共赢的时代强音,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彰显了我国在深化国际合作中的创新精神。 提出全方位合作框架,满足沿线国家的发展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还不高。这些国家的基础条件较差,仅仅扩大开放并不能发挥其比较优势,单纯依靠市场很难解决问题。我国提出的“五通”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满足这些国家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各国开展务实合作。其中,政策沟通是前提,各国只有加强沟通了解,才能找到利益契合点,实现发展战略有效对接;设施联通是基础,把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以及电站、园区、通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为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贸易畅通是核心,能够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以开放促进发展;资金融通是保障,可以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民心相通是根本,各国人民和谐共处、增进交流,能为开展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为深化经贸合作提供强大动力。 注重开展务实合作,不拘泥于先行达成协议。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大多采取协议先行的方式,即国家间先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再按协议承诺的具体条款执行。这一方式有其优点,但同时也可能出现谈判时间成本较高或为达成协议而产生利益交换等复杂问题,延误发展时机。“一带一路”建设没有选择这种方式,而是采取更加务实的项目合作方式。它通过达成合作共识,逐一落实基础设施、产能合作、园区建设等具体项目,实实在在地推进共同发展,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走上快速启动、全面开花的轨道。 从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发,开启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在沿海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区位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缺乏外向动力,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步伐,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等,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集聚要素资源,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将推动东部地区深化向东开放,在对外投资、资金融通、服务贸易、科技创新和价值链分工等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为推进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期。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积聚了越来越多需要各国共同应对的议题,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这一发展大势,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快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同时,大力推动区域合作,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我国推动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设立了丝路基金。这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有效弥补了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不够、条件苛刻等不足,正在为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并将推动形成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新模式。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 05-10]智库建议:让旅游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先导
- [ 05-10]中方:欢迎拉美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 05-10]“北京准备好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文杰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筹备情况答新华社记者问
- [ 05-10]中国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践行经济全球化
- [ 05-09]“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新的合作议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