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扫码打赏: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2017-05-11 15:04:54 文 科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最近,北京市的一些餐饮店流行起“扫码打赏”,即消费者通过扫描服务员所挂牌子的二维码支付一定金额的“小费”。而在更早之前,广东深圳等地的商家早已推行起这种做法。(5月10日 法制日报)

据推出“扫码打赏”餐厅的相关负责人解释,推出“扫码打赏”,主要为了提高员工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打赏之后,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更愿意主动与顾客沟通,让客人满意而归。为提高服务员的积极性,给顾客更优质的体验,商家“因势利导”地推出“扫码打赏”,这样的理由貌似合情合理。不过仔细一想,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商家抛出“提升积极性”这一言论,恰有转移矛盾的嫌疑。

首先,新闻中虽然有商家表明,“扫码打赏”只是顾客的自愿行为,不会强制要求扫码。可是设想一下,一个挂着二维码的侍者,时不时出现在你的视野中,虽然没说什么,目的却一“目”了然。这样的环境下,顾客还能好好用餐吗?显然,普通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感到尴尬。

况且,虽说让顾客自愿付费,可具体落实到每个服务生身上,难免会出现服务员暗示顾客扫码的情况。久而久之,会让服务员养成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习惯。部分用餐的顾客,看人家都扫码了,自己不扫过意不去,被迫“跟风”,无形中遭受了变相的“道德绑架”。

目前看来,“扫码打赏”是否合法有待商榷。对大多数的商家而言,餐厅内的服务费已经包括在菜价里了,若以其他名义再收服务费,则有商业欺诈的嫌疑。根据《消费者保护权益法》规定,消费者具有获悉真情、监督批评等基本权利。商家推出“扫码打赏”是否存在让消费者购买双重服务的动机,值得怀疑。

对商家而言,顾客就是上帝的道理无需多言。倘若贪图眼前小利、损害了顾客的权益,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只会给社会造成伤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