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食品谣言的背后是情绪焦虑

2017-06-01 11:14:25 王庆峰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还记得朋友圈流传甚广的“棉花肉松”吗?肉松蛋糕在水里清洗后,会留下不溶于水的棉絮状纤维,这是“肌肉纤维”,跟棉花“木质纤维”是两码事。不过,有些网友可不这样认为,最近山东青岛就有两人编造传播“棉花肉松”视频,结果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了。

舌尖上的谣言通常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除了“棉花肉松”,还有“塑料大米”“塑料紫菜”等,它们往往图文并茂,有些甚至用视频详解,其中不乏名词和数据,因此能传得神乎其神,煞有介事。不过,谣言经过再多包装,也抵不过科学与常识的戳穿。比如“塑料大米”就不合逻辑,因为颗粒状塑料的成本比大米还要高,“塑料紫菜”则属于无视常识,紫菜可吸水、塑料不能吸水,放到水里就知道了。若要较真,有些谣言恐怕并不高明,但谣言的特点就是死而不灭,不管你如何辟谣,它总能卷土再来。所以“谣言止于智者”是非常中肯的看法,不传谣才是辟谣之道。

谣从“口”出,“口”也最容易生谣。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曾推出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金钱、人身安全、政策相关、社会秩序、呼吁求救,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情绪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若细分来看,食品谣言还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知识类谣言,比如“小龙虾有毒”“木耳猪血是清肺食物”“木瓜丰胸”等,结论简单粗暴,但又难以证伪,多数人选择“宁可信其有”。另一类就是一些无脑谣言了,比如“甲醛泡香蕉”“吃酸菜鱼感染”等,往往是凭空臆想和捏造,故意夸大和渲染,虽然破绽明显、漏洞百出,但却总能在朋友圈带起一阵阵喧嚣。

一些无脑谣言并不高明,为何总有人轻信它?这里有个人智识的原因存在,比如面对同样的信息流,有些人的甄别和判断能力比别人高,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一种群体性的焦虑情绪所致。当前,已有很多的心理学实验表明,谣言就像是一种“精神口香糖”,当我们因为信息缺口而生出焦虑时,谣言就有填补信息缺口、缓解内心焦虑的作用。正如罗切斯特理工学院谣言专家尼古拉斯·迪方佐所说,我们通过传播信息,化解恐惧和未知。即便交流的信息是荒诞的,交流本身也能给人一种知晓事态的感觉,来平抚不安。这种信息的缺口、情绪的焦虑,有时候并不止关于谣言本身,而是与整个食品环境有关。

“棉花肉松”在逻辑和常识上讲不通,但并不能让人一下子释怀,你可能选择相信它是谣言,但会倾向于避开食用肉松。表面看来,这是出于对自身的关切,更深层次,原因可归咎到“信心问题”。在今天,仍然时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乱象,足以说明市场上还存在部分不良商家和失序行为,这让人无法树立起足够信心。拿部分食品谣言来说,它如果是可行的,会不会就有商家这样做?如果有人这样做,我是不是有可能中招?食品环境说到底就是个信任问题,只要有一个人失信而行,就会造成信息缺口、情绪焦虑,我们只能证明已拆封的是安全的,而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

谣言止于智者,但在一个信息流通充分、信任感爆棚的社会,谣言将有可能减少,至少一些无脑类谣言将会大幅减少。因此,要破解食品谣言,不能光指望辟谣,否则它变的只是包装,不变的还是那股“谣味”——“谣味”何在?它正深嵌在整体的食品安全大环境下,与不安和焦虑为伍,等在寂静处伺机而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