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擦亮高铁“名片”人人有责

2017-06-26 07:50:36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复兴号”大量采用中国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了完整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复兴号”将增强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有力推动高铁“走出去”。通过“复兴号”的推广使用,我们将积极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融入国际,进而引导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25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 “复兴号”。26日,“复兴号”将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下一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将组织批量生产,逐步扩大在不同速度等级高铁线路上的运用。

中国铁路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传承,其机车型号命名也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从“解放”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动车组,直至今天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机车型号命名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也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了中国所走的复兴之路。

自1999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快速客运专线全面开工,经过十几年发展,中国高铁一路创造奇迹,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引领者。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中国高铁已具备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下运营的能力,安全可靠、技术过硬的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面向世界的“名片”。

而“复兴号”的投入运行,为中国高铁这张“名片”再添一抹不同寻常的亮色。自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集合国内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优势力量,开展新型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全面掌握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软件、硬件全部实现自主设计、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此前已成功实现时速420公里两车交会及重联运行的目标,再次成为世界高铁“教科书”。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高铁得到沿线国家越来越多重视。然而,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和垄断着全球高铁的技术标准体系,这无疑加大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难度和成本。由于我国标准无法与西方对接,导致企业技术水平即使更先进,也必须向西方国家支付高昂标准鉴定费用,以获得国际认证。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过程中,“复兴号”坚持以我为主,大量采用中国国家及行业标准,构建了完整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格外强调“中国标准”的“复兴号”,将增强中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有力推动高铁“走出去”。我国还将通过“复兴号”的推广使用,积极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融入国际,进而引导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

中国目前不仅高铁运营里程最长,而且是高铁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去年高铁运送旅客14.43亿人次,相当于全体中国人搬了一次家。如此庞大的需求令人感叹,而广阔的市场也正是中国高铁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数以亿计的高铁“粉丝”,在享受快捷运输的同时,也已成为中国高铁“名片”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标准动车组为这张“名片”带来亮色的同时,却有乘客为“名片”抹了黑。有媒体报道,近日,在途经嘉兴南站的高铁上,发生了一起伤人事件,一位男士因受不了几个“熊孩子”在车厢吵闹而提醒家长管教,最终却遭到年轻妈妈的殴打。

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跳跃式发展至全球规模第一且最为先进,被国内留学的外国青年评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甚至成为他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已经取得的成绩是中国高铁继续进步的动力,这种进步包括机车运行更安全更高速,也包括全体高铁“粉丝”们以自律和礼让,让每一列高铁车厢都成为展示文明出行的窗口。

高铁不仅是中国制造业面向世界的“名片”,还应是中国向世界表达文明、高效生活方式的“名片”。而擦亮这张“名片”,人人有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