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食品谣言,补上食品安全常识短板
2017-07-31 10:51: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针对食品谣言,联合发文要求主动公开信息,及时组织辟谣,严厉惩处谣言的制造与传播者。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与之相伴的食品谣言“应运而生”,屡屡出现于朋友圈之中,如“果农给桃子打防腐剂”“低钠盐等于夺命盐”“塑料做紫菜”等。 诸如此类的“食品谣言”,不仅给相关生产、经销者带来巨大损失,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还引发了社会对“舌尖安全”的焦虑。面对时而出现的食品谣言,社会呼唤加强治理,将那些“蓄意制造与传播谣言者”绳之以法,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现实生活中,食品谣言时而泛滥,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公众缺乏食品安全的常识。每当看到有关食品在生产、运输等过程出现“奇怪”之处时,往往误以为是“安全出现问题”,出于关心自己和亲朋好友的身体健康将“问题”传播,从而产生了“食品谣言”。 谣言止于智者。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出台防止“食品谣言”的通知,但要从根本上铲除这些困扰社会的食品谣言,还需相关部门及时补上“食品安全常识”这一课,从而提升社会公众的认识水平,从源头上治理食品谣言。 要补上这一短板,期待有关部门将相关食品生产、储存、添加剂使用等信息进行公开,让社会明白这些操作对健康无妨,引导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尊重科学。 其次要建立食品安全定期通报制度,将食品安全的话语权牢牢地抓在权威部门手中;一旦有“风吹草动”,及时出来用事实说话,进行辟谣,以此提升社会公众的是非辩别能力。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要想从根子上斩断“食品谣言”,理当加强食品安全常识教育。唯有如此,方能让食品谣言早日灰飞烟灭,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
相关阅读:
- [ 07-28]得让食品安全造谣者赔偿经济损失
- [ 07-28]涉事食品企业辟谣是法定义务
- [ 07-25]外卖食品安全要监管也要自治
- [ 07-19]产品标注 让转基因食品参与公平竞争
- [ 07-17]共享冰箱不能忽略食品安全问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