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陆续公布的修订后的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GDP,已全部超过了新加坡。 新加坡在改革开放初中期甚至可以称为中国的“老师”,因为这是一个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因而,中新不仅在苏州合作建设了工业园区,在行政管理方面中国也曾多次派出政府官员到这个城市国家去学习。 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该国华人的祖籍地主要是中国福建、广东,因而新加坡是中国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改革开放之后,新加坡也迎来了来自中国各地的新移民。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南洋似乎不再是时髦了。尤其是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速发展,这些城市的收入与新加坡等世界发达城市、地区的差距大大缩小。2009年上海GDP首度超过新加坡,2013年北京超过新加坡,2016年广州和深圳也分别都超过新加坡。随着新经济周期中国经济的稳增长,像重庆、苏州这样的城市未来也有可能超过新加坡。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一直傲视全球。即使经过危机的考验和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在主要经济体之间依然一枝独秀。如果按照GDP的绝对数量,中国很多城市——包括很多三四线城市,有媒体做过统计,约有40个中国城市“城可敌国”。 中国三四线城市超过一些中小国家,一线城市超过新加坡,这是中国城市的自豪,也是国家经济实体整体提升的象征。但是,自豪不能盲目,否则就是自大和不思进取。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各城各地不仅要低调谦虚,甚至要知耻而后勇。 以国家实力论,中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大而不强。以四个一线城市论,和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相比,同样是大而不强。新加坡国土面积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00万左右。从城市面积和人口数量,新加坡只相当于东部地区一个三线城市,但是GDP总量却和中国四个一线城市相当。因而,四个一线城市和新加坡相比,京沪广深是实实在在的大,新加坡是扎扎实实的强,以大比强,四个一线城市就少了一些自豪,而多了一些警醒。 中国的四个一线城市,是集中全国之力打造的大城市,属于国家级的中心城市。京沪广深既是政策高地,又是资源集中和人才富集,国家力量和13亿人支撑起来的四大支点城市,远非新加坡这个“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所能比。当然,新加坡可以利用全球资源和人才来发展,但在全球竞争的激烈态势下,缺乏市场纵深和战略空间的新加坡,自然不如中国一线城市那样,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 警醒而后勇,和新加坡相比,京沪广深最应警醒的是城市气质和城市内涵。城市气质不能靠大楼、大桥和大路装点,而是要靠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来体现。就文化而言,京沪广深虽然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京广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上海具有十里洋场的国家化特质,甚至具有现代移民城市的特征,这些城市也都有各自的大学,但是新加坡作为城市国家,文化更为多元,而且新加坡拥有在世界上排名更靠前的大学,更加全球化的软实力。 再说城市治理,新加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成熟的监管制度,而京沪广深在城市治理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甚至还存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硬伤短板。以安居为例,新加坡通过组屋方式让大部分人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京沪广深的高房价让不少居民成为“房奴”,甚至让一些人逃离了一线城市。 正视不足之耻,才能勇于改进,从而补短板实现从量到质的超越。不仅一线城市如此,中国其他城市和地方也应当有这样的精神,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