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把握新时代宏观调控的“度”

2017-12-14 09:53:47 周人杰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关键在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以最小的调控成本,最大限度唤醒市场机制的活力与纠错力,提升微观主体的“自愈率”。】

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并且提出“宏观调控有度”的要求,内涵丰富,意味深长。“有度”意在适度。相对无度、过度,科学有效、张弛有度的调控,划定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边界,为市场和企业创设良好的环境。十八大以来这一轮调控,总的特征是“稳中求进、有所作为、量力而为”,核心是平衡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关系,突出实施“力、度、效”,打准政策“组合拳”,临危不乱,该“稳”的稳定住,该“进”的进到位,优化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调控范式。本质上讲,对“度”的拿捏包括对精度、力度和效度的准确把握与娴熟运用。

精度,是指明确调控方向,强调靶向治疗、精准施策。比如区间调控,与以往的保底线不同,首先要测算出合理区间,增速接近上限时侧重防通胀,接近下限时侧重稳增长,而在区间内不搞大动作。比如定向调控,不大水漫灌,不撒胡椒面,针对“三农”、扶贫、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输血“补短板”。比如相机调控,讲求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房地产在一、二线城市虚火旺盛,需“去杠杆”抑制泡沫,在三、四线城市过量开发,需“去库存”消化供给。调控有精度,反对平均发力、分散压强,应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统计基础上,不断细化政策类型,切实提高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准确性。

力度,是指细分调控类型,必须分清主次、判别轻重。冷静观察“时”与“势”,要调查研究不同问题性质,切忌蛮干硬上。对正常增速换挡,须遵循市场规律,保持一定容忍度,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一般市场波动,做足政策储备,不打强心针,鼓励微刺激,多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对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风险,需积极主动作为,防患于未然。对看准了的问题,需一抓到底,当前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调控有力度,不能过早、过密、过频,也不能偏缓、偏松、偏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坐失时机,该淡出时别犹豫,不拖泥带水。

效度,是指注重调控实效,要有历史耐心、战略定力。市场失灵处便是政府作为时,但不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弥补式”调控。“引导式”调控更重视预期管理,通过政策基调的稳定、与市场沟通的改善,增强可预期性和透明度,给企业足够时间来反应,主动调整商业行为。所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一有风吹草动就急下猛药,不要纠结一时一地的得失,衡量调控效果完全可以置于更长的时间轴上,关键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以最小的介入成本,最大限度唤醒市场机制的活力与纠错力,切实提升微观主体自行走出低谷的“自愈率”。

用改革的方法进行调控,靠制度的优势熨平周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的鲜明取向,构成了“有度”的另一层深意。面对金融业监管空白、监管叠加,单一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货币政策与“总体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形成“双支柱”框架,能更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放管服”放水养鱼、改善营商环境,事实上“降成本”,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催生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去产能”不能片面讲市场说了算,要有保有压、实施差别化信贷,不让僵尸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驱逐良币”。这都是对社会生产力束缚的冲破,是把体制机制完善、改革红利释放融入宏观调控创新中。

新时代,新征程,新调控。战略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货币政策慎开信贷闸门,财政政策遏止举债冲动,产业政策从选择性转向普惠性功能性,区域政策细化、优化、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不可无为而治,也不能大干快上,而要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事有度、处事有方。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协调机制,推进国际间协同联动,注重目标手段衔接配合,丰富、健全工具箱,加强机制化法治化建设,提防可能的“黑天鹅”“灰犀牛”与“蝴蝶效应”,我们定能打赢引领新常态的下半场,战胜历史交汇期的新挑战,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前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