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食堂”的文明倡导体现润物无声的教化
2019-04-17 07:59: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能做到“食不言”吗?浙江三门县浬浦中心小学推出“无声食堂”: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实行一个多月了,就餐时安静了许多,秩序也变好了,低年级段(一~三年级)学生就餐时间缩短约5分钟,粮食浪费情况也有好转。”4月15日,副校长林勇告诉澎湃新闻。(4月16日《澎湃新闻》) 国人好热闹,公众场合呼朋唤友、大呼小叫、高声喧哗较为普遍,亲人相聚和朋友聚餐之际,猜拳行令或蜂拥劝酒,整个场面洋溢着喜庆之色。此俗世代相传已成根深蒂固的文化,彼此之间也习以为常并没有任何不适。学校食堂作为群体聚餐之所,也因就餐者彼此声喧而极为嘈杂,完全背离了“食不言寝不语”的古训。 “食而言”的喧闹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既影响就餐的速度与效果,比如试验对比发现,低年级段学生吃饭以前要25分钟左右,现在基本在20分钟内完成,桌面也比以前整洁了。同时,专心细致的吃饭,也有助于消化系统吸收,有利于身体健康。当然,最大的作用在于实现了“餐桌上的文明”,从现代文明规范的要求来说,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一种国际惯例,也是当下亟待矫正的文明顽疾。实现文明层次的提升,推行“无声食堂”确有必要,从小学生抓起也能达到“从娃娃抓起”的效果。 “食不言”是一种公共文明与素养,看似事小却“兹事体大”,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公共场所里的文明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媒体对此有诸多不同范例的介绍,其中最典型的场景是,在偌大的饭厅里,食客们总是很安静的吃着,即便是相互交流也很小声,绝不像国内食客大呼小叫,热闹得近乎于喧嚣,闹腾得过于嘈杂,那扑面而来的声浪让人难免有不适感。从文明意识的提高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推出“无声食堂”的初衷与善意值得提倡。 不过,文明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让学生在就餐时不说话,或者少说话,面临着极大的习惯挑战。就效果而言,经过一个月的实施,整体就餐环境已安静了许多,秩序也在不断的好转,就餐的时间也在大大缩短,粮食浪费的现象得到了遏制,达到了“一举多得”的综合效益。由此足以证明,实行“无声食堂”的文明素养的培育确有必要性,此举若能不断巩固与提升,其前景也更加值得期待。 文明的倡导与养成需要从点滴做起,以“润物无声”的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时下的问题恐怕在于,学校的尝试与探索并不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识与共鸣,并引发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质疑。比如早在2015年,中山市纪中三鑫凯茵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文明用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与老师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这种做法引起了外界极大的争论,反对者认为食堂禁声扼杀孩子自由空间,是对孩子权利的粗暴干涉,整齐划一无声语言表达有矫枉过正之嫌。 “无声食堂”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是一律禁言只用肢体表达,还是可以小声交流而不能大声喧哗,如果纠结于这些细枝末节而行是非之论,显然是一种末本倒置。当前必须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以避免影响别人,是一种必须遵循的文明规范和行为标准。让孩子少说话,低声说话,降低食堂噪声污染而保持相对的安静,既是一种应努力达到的文明维度,也是教育应当达到的理想愿景。“无声食堂”是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路径,也是润物无声实施“人的教育”的有益探索,应给予提倡与推广。(堂吉伟德) |
相关阅读:
- [ 04-16]文明骑行 厦门市湖里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培训
- [ 04-16]三明市“道德红”爱心驿站启用 擦亮城市文明新窗口
- [ 04-16]“游园黑名单”能否管住不文明游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