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能否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2019-10-30 08:11: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灰灰看经济 近日,知识付费头部玩家“逻辑思维”筹备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原本略有降温的知识付费市场再成热点。讨论的焦点是,经历了打鸡血式狂欢、“贩卖焦虑”争议、市场退烧后的知识付费,下半场该怎么玩? 按照“渠道下沉”的逻辑,几乎所有的生意都可以重做一遍。对知识付费而言,下沉市场仍是一片“蓝海”。而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知识改变农业”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在此契机下,农业知识付费应运而生。 农业知识付费市场的兴起,不仅仅源自“知识焦虑”,更要立足农业农村现状来审视。 从需求侧来看,乡村人才瓶颈由来已久。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与保障。看天吃饭、经验主义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语境。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融合化发展,呼唤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深度参与。但现状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巨大人才短板。 从供给侧来看,农民获取知识需要跨越不小的鸿沟。 目前,乡村人才培育主要有政府与社会两大渠道。 政府层面,科技特派员制度、地方农技推广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等,创造了诸多科技下乡的机会,极大改变了农业农村面貌。不过,农业科技服务的覆盖面依然有限,也还存在渠道分散、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难以全程介入等局限性。在社会层面,农资经营企业大多配套技术服务,但基于销售初衷,难保纯粹性。近年来出现的线下农业培训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费用高昂,农民接受度有限。 因此,线上农业知识付费产品具备了开发潜力与市场前景。尽管这一细分市场尚未形成头部力量与领军者,但先期入场者中已有不少引发资本市场关注。期望成为农业版“得到”的“天天学农”融资千万元,提振了创业者信心。而后,农业新媒体、农资企业、培训机构乃至农科机构相继试水入场。 但农业知识付费目前只能作为新型职业人才培育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寄希望于它扛起“知识改变农业”的大旗,并不切实际。 从产品形态与盈利模式上看,市面上的农业知识付费平台并未跳脱“得到”“分答”们开辟的道路。付费课程、付费问答、付费直播等是最主流的玩法,碎片化依然是最显著特征。与贩卖心灵鸡汤、职场法则、成功学等有所不同,农业产销具有高度实践性与特异性。解决问题,实现高产优产,是第一需求。一则几分钟的视频,不一定能够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难题。 因此,农业知识付费产品的发力方向,应当是精准与服务。精准意味着因地制宜。只有立足于地域产业基础、物候条件、自然禀赋、生产习惯等,不断提高付费产品的含金量,同时延伸服务链条,提供农业生产经营解决方案,才能让更多农民愿意埋单。 再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乡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种会养,还要懂新品种、新机具、新管理;不仅要懂农业生产,更要会市场研判与销售创新;不仅要深谙一产之道,更要走产业融合之路。现代农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显然,线上碎片化课程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政府与市场、线上与线下、课堂与田间、教授与“土专家”多元共融,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