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多措并举让就业“晴雨表”持续走高

2020-11-18 17:01:30 作者:熊忠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据国家统计局11月16日消息,今年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托底民生,就要抓就业“牛鼻子”。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汛情叠加的风险,各地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地挖潜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地为中小型企业减免税费,在各项保就业、稳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各类用人需求得到逐步恢复,为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机遇和挑战并存。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而做好就业工作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保民生首先要保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稳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稳企惠企、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大就业保障力度,特别是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工、城镇低收入群体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切实让各项稳就业措施落地生根。

拓渠道、优环境,激活岗位供给的“一池春水”。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共为企业减免社保费9107亿元,缓缴社保费616亿元;共向564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850亿元,惠及职工1.45亿人……一系列惠企政策密集出台,犹如雪中送炭,为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快速恢复增长,实现稳定复工复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惠企纾困的力度,努力将各类市场主体的就业“蓄水池”做大做深,不断增强用人单位的招聘积极性,架起市场主体与就业群体的联系桥梁,做到应保尽保、早保快保,最大限度地吸纳就业。

重培训、促提升,缓解供需不均的“结构性矛盾”。面对就业人群就业目标和招聘企业目标人群不匹配的突出矛盾,加大技能培训是破解矛盾的关键举措。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实名注册学员超过1300万人次,超过1200万人次参加线上培训。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求职者要改变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努力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不能“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另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职业培训、就业岗位对接等方面加大对重点待就业群体的倾斜程度,严把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考评环节,确保培训效果扎实有效,切实提高待就业群体的再就业能力。

善谋划、准发力,释放新兴产业的“无限活力”。当前,“互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技术孕育出智能建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产业。线上教育井喷式发展,在线医疗爆发式增长,VR直播、短视频方兴未艾……求职者的选择更多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模式,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自主创业成为了新时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识到新兴产业带来的巨大机遇,超前谋划、精准发力,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好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困难,进一步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激发新业态的就业吸纳能力。

民生第一、就业优先。就业工作一边连着百姓饭碗,一边通向社会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把就业工作当做民生工作的主线来抓,才能牢牢稳住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进而圆满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熊忠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