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赞!
2020-12-15 15:27: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想预约挂号,自助设备不会用;想预约叫车,APP上的字太小……近年来,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现象频发。日前,《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提出,涉及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应保留现金支付、人工服务,鼓励对智能化设施和应用开展适老化改造,以此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身处数字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层出不穷,移动支付、电子商务、智慧医疗等应用发展迅猛。这些技术应用使得社会越来越智慧——手机扫码可体验搭乘公交免付现金的便捷,一键结算省去看病就诊时排队缴费取药的麻烦,购物APP下单消费快递便送货上门……日常生活日趋便利,效率大增。 不过,面对技术革新与应用升级,社会群体往往有不同的表现。理解力强的群体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巨大红利,接受度低的群体则很难顺应这股潮流。显然,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的群体差异,导致了信息化时代的数字鸿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截至今年初,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但60周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两组数据经比对不难算出,未触网的老年人群体规模超过亿人。从成因上看,是各类平台与机构认知观念和服务意识不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老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和健康码无法搭乘公交车、不会电子支付使用现金缴交医保被拒等新闻屡见报端,便是印证。 事实上,即便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亦会遭遇同样问题。受限于身体机能和思维反应能力,老年群体不仅不熟悉下载注册、绑定验证、扫码刷脸等操作,对屏幕的大小、亮度乃至APP界面功能、字体字号等也有不适应的问题。此外,这个群体分辨信息真假、识别风险等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尝试使用新技术新应用的积极性不高。 数字时代不能忽视群体差异而牺牲老年群体的便利。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聚焦涉及老年群体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化创新并行。其目的,就在于解决老年群体遇到的困难。 此次,厦门以立法的方式破解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正是对上述方案的细化。应该说,无论是要求各类服务机构保留现场服务、现金支付等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线下免预约或现场号源以及相应的人工服务,还是要求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均有助于为老年群体提供周全贴心的服务。 当然,立法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除了用保留人工服务等方式留足适应时间和缓冲空间,也应协助其知网用网。期待各类机构根据群体特征与接受习惯开展针对老年群体的智能技术教育,让老年群体共享“动动手指世界就在眼前”的数字时代发展红利。(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