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怀愚公移山之志,走出生态治理的长汀经验

2021-12-16 16:12:29 作者:孔德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这几天,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典型经验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频频亮相。20多年前,当地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十分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先后五次到长汀考察调研。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长汀生态治理效果显著,老百姓也过上了好日子。

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在这一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样本中,我们能看到什么?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五次长汀行,为长汀的水土保持工作指明方向,要把农业、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变劣势为优势,多年来,长汀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逐步将其变为现实;二是当年党员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敢叫秃岭变青山,不让狂风卷红砂的精神;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保护生态环境,守住美丽画卷的接续奋斗。

在闽西这样不闻虫声、不见鼠迹的荒芜山区治理水土流失,注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顽强意志,持之以恒,才能让荒山重新披绿、治理成效显现,才能打赢这场大仗、硬仗、苦仗。闽西这片山水日新月异,靠的是一批又一批孜孜以求的党员干部群众、一群又一群不辞艰苦的专家学者,为改善生态环境不懈治理。他们不畏困难、滴水穿石,用数十年的砥砺坚守探索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28字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是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路上当之无愧的最可敬的人。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无数这样怀“愚公移山”志,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不动摇,用努力作为换来环境点滴改善、再造秀美山川的人。只有具备远见卓识,一心一意久久为功,不因苦累劳形而退缩,不因功名利禄而动摇,在跋涉途中才不会忘记初心、迷失方向,才不会徒劳无获、无功而返。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少数人的使命,未来生态治理需要更多政策性、体制性支持,亟待更多社会公益组织、自然保护协会力量介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同盟军”。全国上下同欲、众心齐一,更多绿色奇迹就会涌现。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长汀仍有30多万亩水土流失地,零星分散、土地贫瘠、后续治理难度大。这也表明生态文明是场持久战,要一仗接着一仗打。而所有的“仗”都要拿出咬定绿色发展不动摇的韧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勇有谋、找准路径。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编制好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突出生态保护主旋律,为绿色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划好框子、定好规则,全域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势在必行。锚定目标、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扎实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我们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孔德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