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还柳”背后是不变的人民立场
2022-05-17 17:20: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西湖柳树换月季一事引发持续关注。5月11日,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多个网络平台都被西湖边几株柳树的去留话题刷屏。5月13日凌晨,此前被移走的7株柳树补植完成。5月16日下午,针对此事引发民意质疑事件,杭州市召开“西湖风貌和文化保护”民意恳谈会,诚邀专家、媒体人及市民代表建言献策。(5月16日 澎湃新闻) 西湖移柳事件从10日晚发酵到16日召开恳谈会,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其中体现了杭州的力度、温度、速度,也从侧面让我们相信“移柳”更多的是无心之失。诚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所说,被移走的7棵沿湖柳树确实存在老化、空洞、“驼背”和倾斜现象严重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景观管护也应尊重适地适树原则和树木生长特性,这才有了柳树换月季的舆论发酵。 其实月季也不是不美,只是柳树于西湖的意义关乎市民乃至国人的情感认同,不容忽视。要知道,桃、柳是西湖经典的植物配置。《西湖志》载:“滨湖垂柳万株,间以桃杏梅李。”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西湖十景”中,“柳浪闻莺”“苏堤春晓”都与“柳”有关。就这么骤然把柳树换成了月季,如此景观改造提升市民不答应也在情理之中。 “西湖移柳”看似只是不经意的小事,但汹涌的民意背后折射的问题值得深刻反思。西湖是杭州的一张名片,更是大家的西湖。西湖的每一棵柳树都是景区的宝,它们已经融入文化本身,是历史遗产不可分割的部分。以后对西湖的开发和保护,需建立在对自然景观承载的文化内涵充分了解和应有敬畏的基础之上,将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进行有机结合,不能简单的程序化,而要有更多的同理心。 此外,西湖移柳事件也是城市管理者治理水平的试金石,考验着人民立场。各级干部当从中认识到,做好西湖遗产风貌和文化保护是实现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的意识,在对西湖文化景观进行保护提升与改造之前,应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让更多的市民与游客参与到西湖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来,真正使西湖成为人民的西湖。 新愁又到西湖柳,万缕黄金拂人首。千百年来的历史韵味,唯有柳树尚在才能有处安放。西湖柳树不是不可以新老更替,只是“间株杨柳间株桃”的种植方式不能变,一如人民至上的立场不能变。就像刘捷书记强调的那样,希望全市上下,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权力部门,秉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态度,让“杨柳依依”的昔日美景早日重现。(孟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