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东南锐评 > 正文

建设强大碳汇市场需多方发力

2022-05-20 10:44:21 作者:黄云峰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前不久,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厦门落地,现场成交首批农业碳票。经第三方评估测算后,厦门银鹭食品集团共购买了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茶园的2年期碳汇,总量为3357吨。

促成碳汇交易意义巨大。站在农民的角度来看,卖空气都能赚钱,这样的买卖多划算。与助农增收相比,碳汇交易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更令人向往,这意味着保护环境可以获利,制造企业也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扩大生产。长此以往,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动力必然会越来越足。放眼全局来看,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减碳效果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和一个地方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好生态是我省的名片。我们理应在开展碳汇实践中有更多作为。数据显示,自从2016年我省建立全省统一的碳汇市场以来,成交量就从2017年的428.29万吨、1.13亿元,增至2020年的697.42万吨、2.09亿元,成交均价从26.38元/吨上升到29.54元/吨。这些迅速增长的数据表明,发展碳汇交易是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三明推出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尤溪县完成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助2000多农户获益149.67万元,沿海多地探索开展海水养殖增汇、滨海湿地和红树林增汇、海洋微生物增汇等试点工程……这些令人振奋的信息也向社会传递出清晰的信息:我们从未停止碳汇探索的脚步,福建碳汇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需要强调的是,碳汇市场的好处肉眼可见,但是发展碳汇市场还需持续努力。碳汇概念起源于1997年12月共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通过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该协议在全球正式生效,由此形成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简称“碳汇”)。17年时间并不算短,碳汇依然还没有被广为人知,不少人对碳含量计算、碳交易程序都缺乏了解,这些现实无疑在提醒我们,发展碳汇市场绝非易事,相关部门一定要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深入推进下去。

建设健康强大的碳汇市场,需要多方发力。目前,碳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看,每吨碳交易单价较低,不利于调动全社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此外,碳汇评估机构数量少、评估方式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交易平台少且影响力偏低,种种因素都羁绊了碳汇市场的发展步伐。

问题就是努力的方向。相关部门需要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前,三明开发新的林业碳票方法学,避免了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碳交易市场获益反而少的尴尬。我们需要积极吸取这些来自基层的有益经验,推动碳汇市场建设更科学、更有效率,让碳汇价值意识早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碳汇交易早日惠及千家万户,推动全社会形成优先购买碳中和产品、培育绿色消费新风尚。(福建日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