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变身网红“打卡地”的启示
2022-06-09 15:13: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夏天,是北京西城区文华胡同最美的季节。胡同里大树生长繁茂,巨大的树冠让人更觉凉爽。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北京四合院外,街坊四邻在树阴下拉家常。(6月9日《新京报》) 文华胡同西起闹市口中街,北至文昌胡同,虽然总长不过300米左右,宽约5米,但却是北京南闹市口文化精华区。尤其是文华胡同是李大钊同志故居所在地,胡同口墙壁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更凸显着这里的“红色基因”。 然而,在五年前,与很多背街小巷一样,文华胡同内私搭乱建严重,煤棚子林立,各家各户的晾衣竿“挑”到院外,自行车、电单车、汽车混行,停车乱、停车难困扰居民,架空线凌乱等问题层出不穷。随着2017年北京启动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让过去喧闹、杂乱的文华胡同如今静下来、靓起来。不仅居民竖起了大拇指,也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打卡拍照。 老胡同能变身网红“打卡地”,得益于北京在此轮背街小巷治理提升过程中,既充分尊重民意,又保留原有风格。通过实施“微改造”,既全面盘活边角地、激活老马路、扮靓老街巷,着力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停车难、缺配套、无环境等突出问题,又彰显出各条胡同不同的风格,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当前,各地也正在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期待各地能总结借鉴北京一些成功经验,在背街小巷整治中,不妨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实际出发,兼顾地方特色,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多在“微改造”“微项目”下足“绣花”功夫。力求通过小变化、小改善、小更新,改善居民群众出行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又不失文化底蕴和风格。真正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既是“里子”也是“面子”,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期待各地在这场“考试”中,能取得让市民满意的“好成绩”。(刘纯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