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特事特办”不是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

2022-06-16 16:31:34 作者:安子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半月谈记者发现,时下一些部门特事特办常以“白头文件”、内部通知、微信指令等形式下达,缺少正式文件,还要马上执行。(6月9日 半月谈)

特事特办这一治理工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特殊的贡献作用,但同时也出现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问题。比如,有的地方一些疫情防控措施没有正式文件,但领导指示已经通过微信群下达了,基层干部“硬着头皮也要干”;有的地方国企为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特事特办,并且得到市领导的许可,但项目完工后,属地管理部门又严肃查处了这种“未批先建”的做法;还有的甚至打着特事特办的旗号“私事特办”、为迎合领导意图“违心特办”……对依法依规与特事特办的双重要求,基层干部存在不少困惑和苦恼。

何以如此?首先,是错误的政绩观和权力观在作祟。有的领导干部在某些重要事情、重大项目上,往往以“特事特办”为借口,施以“特殊”政策,美其名曰是为了推进工作,实则是被错误的政绩观冲昏头脑,往往留下难以化解的债务风险、管护压力。其次,将其作为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滥用“特事特办”的背后是有的上级单位不愿担责的懒政表现,特别是随着依法治理和追责问责的强化,一旦出了问题,基层干部找不到政策依据,只有把“特事特办”的后果推给基层干部,导致基层干部容易成为追责对象。

针对特事特办被滥用的现象,一方面,要重新检视当前的特事特办机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促使其不断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确保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履行的程序,不因特办而被免除或简化,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另一方面,对于上级组织和领导要求特事特办的事项,应允许基层干部向纪委或组织部提前报备,巡察或审计时如果发现该事项违规,要综合考虑研判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基层干部免于或减轻处罚。不能让基层干部“流汗又流泪”。同时,要坚决防止“私事特办”“违心特办”,进一步压缩特事特办带来的权力寻租空间。

依法依规、特事特办结合得好,可以实现原则性、灵活性的统一。但“特事特办”绝不是推进工作的“万能钥匙”,谁来确定“特事”、为什么要“特办”、如何“特办”,这些一定要弄清楚并按制度办事,进而有效避免“特事特办”不断被滥用、泛化现象,真正让权力回归本位。(安子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