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要少些“没想到”
2022-07-05 10:27: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近日,有媒体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青海省玉树市新寨街道代格村东头,几间房屋内外积满泥沙、垃圾,间或可见废弃的储存罐。看到一间屋内墙上悬挂的标牌才知道,这是代格村牧民集中定居点沼气联户集中供气工程的“枢纽”所在。村民回忆,这里原是给各家各户供应沼气的地方,可是落成没几年就停运了。(7月3日 半月谈) 农村沼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它的建成,既让农村群众取暖、做饭、照明等变得方便,也改变了以往农村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脏乱差状况,厨房变得明亮洁净,厕所建设分区设置,人畜粪污处理分离,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但让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民生项目,在青海省玉树市新寨街道代格村,却因为一个没想到的问题,功亏一篑。 曾参与代格村科技示范项目建设的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回忆称,“当时村干部承诺有充足的牛粪,科技厅根据财险投保数据,估测了一下村里牲畜的存栏量,就决定上马沼气项目。”但没想到代格村村民的牛越养越少,牛粪压根儿不够沼气站使用,想从外面运马粪来也有困难,缺少牲畜粪便,沼气池等“粪”下池,项目“建成即倒闭”也就见怪不怪了。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撑,项目是授人以渔的关键,保证项目的“存活率”,才能保障产业的生命力,进而带动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各地在项目论证、建设时,一方面要多调查研究,多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认真倾听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时,要往好处争取、从坏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只有把最坏的结果考虑周全,做好应对准备,才能确保项目建设接地气,焕发出长久的生命活力。 基层情况千变万化,对于项目建成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上马之际应当有预估。只有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深谋远虑,把事后的“没想到”,变成事前的“多想早想常想”,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让涉农项目“入乡随俗”,长期发挥作用,真正给老百姓带去幸福和方便。(李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