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征信洗白”骗局割韭菜
2022-07-22 18:03: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揽生意的机构和个人,他们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甚至堂而皇之办起了培训班,开班“授课”,让人瞠目。比如,笔者注意到,某微信群中就有“广告”宣称,花19800元便可获得“如何修复征信”的“品牌课”。学员“上课”后,不仅能把自己的征信记录“洗白”,日后还能靠“征信修复”手艺赚钱。(7月21日 中国经济网) 征信修复是假,骗钱跑路是真。所谓的“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玩的不过是空手套白狼的诈术,那些所谓的“征信修复课程”,只不过是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机构的征信异议机制,教唆失信行为人编造理由,伪造材料、私刻公章等方式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以博取金融机构的同情或者争取特定政策豁免的待遇,试图达到修复征信的目的,想要退费则更是难上加难,一言不合就可能会将你踢出群、微信删除、电话拉黑,不少人大呼上当,被割了“韭菜”。 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随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及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征信信息及信用数据日益融入人们生活工作。一旦个人出现征信不良,对申办银行卡、贷款,求学、工作、出行甚至下一代都会有影响,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正因如此,拥有良好的征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事实上,征信报告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或删除。各部门联合惩戒失信人,是为了引导人们保持理性,适度消费,像爱护眼睛一般爱护自己的信用。“把自己的征信记录‘洗白’,还能靠这门手艺赚钱”之类宣传显然违反常识,这种经不起推敲的骗局之所以流行,说明除了专业知识欠缺,更重要的是浮躁、投机心态在作祟。一些非法培训机构、不法人员正是抓住这种心理,通过“晒学员收益”“制造焦虑”等方式大肆招揽学员,不停诱导缴费。 “征信洗白”不是一门生意,以“信用修复”为诱饵牟利已涉嫌诈骗。针对乱象,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虚假征信修复、违规征信修复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相关骗术、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提升征信修复的违法违规成本;金融机构须持续创新,及时修复征信制度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优化个人征信异议申请方式和流程,并加强内部管理。网络平台须负起主体责任,对相关内容严格审核,从源头上掐断“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不良广告来源,共同为征信管理与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未来,个人征信情况将更加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广大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量入为出,管好自身账户,理性借贷,不要过度消费;牢记账单日,如期足额还款;如已经产生逾期记录,应尽快还款,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与此同时,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如发现个人征信记录存在错误、遗漏,务必立刻联系金融机构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早提议、早修正相关信息。否则,等到征信问题出现时,病急乱投医,只会适得其反,掉入“征信洗白”的陷阱。(陈河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