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023-05-17 09:08:10 作者:成长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作者:成长春(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一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意志,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区域协调发展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一盘棋”,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地区比较优势发挥更加充分,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发挥出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达成度提升较为显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远目标,目前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问题仍然存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发展成果共享。这些都会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迈向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关键是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以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首先,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引领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这要求我们聚焦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示范。各地区应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相互分工协作,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

其次,以区域优势互补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一方面,应扩大消费市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可持续的历史过程。落实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意见,扩大“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应畅通经济循环。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功能,进一步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用“经济距离”刷新地理距离。完善贸易促进计划,让市场主体更好融入“双循环”,扩大国内国际市场的相互影响,为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以区域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活力,促进要素在城乡间持续顺畅流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切实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技能。以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乡村数据资源供给,更好满足城乡数字消费需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着力形成区域间合作共赢发展新局面。健全和完善三次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分配、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由此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6日 02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