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
2023-08-11 10:23:43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作者:马 龙 李 虹《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11日 02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期间,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现了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为我们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守好中华文脉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和行动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全面加强。10年来,我国建立了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完成全国石窟寺、长征遗址、黄河文物等专项调查,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创建了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与此同时,我国文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文物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文物法制和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新时代文物事业蒸蒸日上,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文物保护能够滋养文化传承发展之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物保护,不仅可以保留历史的真实面貌,传承历史精神和文化,还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底蕴。维护好、讲述好中国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明成果,能够促进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沟通与交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盛世修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满怀敬畏文化之心,筑牢文物安全底线,下大力气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守护好中华文脉,先要让文物活起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挖掘文物价值,让文物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文物保护,首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数字扫描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清晰掌握文物本体的“健康状况”,为文物保护修缮的精细化提供支撑和依据。数字化存储、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将文物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起来,建立文物数字化模型,实现文物在虚拟世界中的展示和保存,方便文物的管理研究与展示宣传。其次,要加强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文化遗产保护既需要有高深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家型人才,也需要面向大众、立足公共传播的普及型人才,还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在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搭建传递知识与美的桥梁。为此,加快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文物技能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科技研发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文物科技人才队伍,锤炼一支熟悉专业、素质优良的文物管理人才队伍,是当前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物作为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所在。只有将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才能更好赓续中华文脉,夯实文化自信基石,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夺目光彩。 (作者:马 龙 李 虹,均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