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发烧友”激增凸显文博魅力

2023-11-20 08:59:41 作者:李思辉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日报》( 2023年11月20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不少网友被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网络地图所震撼。将地图放大后,博物馆、古塔古寺等,每处文物古迹的坐标都清晰可见,跨越数千年的文明被直观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是一位90后文物爱好者实地探访、绘制的“全国文物古迹地图”。这位年轻人对文物的喜爱并不另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文物古迹产生浓厚兴趣,“发烧友”不断增多。

“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那些看似沉默不语、缺乏生趣的文物古迹实则记录着历史烟云、承载着星移斗转、铭刻着古往今来。细细观察,可见它们身上写满的故事;用心感受,耳畔似有遥远的诉说。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是人们追古溯源的物质载体,都是一代代国人共有的财富、共通的话题。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喜欢文物古迹的大多是年长者,其实不然。每个年代都有那个年代的潮流,对文物古迹的欣赏、研究、喜爱,正是一代代潮流起落沉淀下来的不变经典。它集合了人们文化认同的公约数,一旦被唤醒,就会蔚然成风。

近些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文博热”不断升温。影视文艺作品《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火爆“出圈”,“国宝达人”频出,故宫文创产品成为时尚话题,逛文博院馆成“新年俗”……安静恬淡的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新宠,分散各地的文物古迹成了大家的共同话题,原因何在?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认同感的牵引。文化的认同,让一代代年轻人对文物古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自然生发出尊重与敬畏。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00后中爱看博物馆相关视频的群体比例相较其他年龄段更大。有平台统计,关注博物馆信息的人群中,18至30岁的总占比接近50%。当文物古迹越来越被“宠”,聚起越来越高的人气,很多喜爱之外的价值和意义,如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对家国情怀的体悟,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了。

有人担心“文博热”只是一阵风,由此呼吁设法“保温”。在笔者看来,“文博热”或许有冷热不均的时候,但我们不能小看它的时空穿透力,一代代人的喜爱与传承,本身就是最好的“恒温环境”。有人反对在博物馆和文物古迹中引入时尚元素,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不敬。以笔者之见,文物古迹不是古板的腐儒,而是开放的智者。不论是方便拍照打卡的场景设计,还是剧本游、夜宿博物馆等趣味活动,抑或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手段,只要和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关联起来,能够寓教于乐,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哪怕只是单纯地让年轻人开怀大笑、缓解身心压力。

华夏文明,灿若星辰;文物古迹,遍布神州。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是一本书,等待着一代代年轻人去亲近、探访、品读。时光荏苒,文物长存。一代接一代的年轻人追光而来,他们意气风发、脸庞上扬,共通的是喜爱、凝聚的是认同、赓续的是文脉。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