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2-08 09:51:45 作者:陈红玉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良渚文化展区通过裸眼3D设计装置,使古老玉琮在灯光和地屏的呼应结合下,呈现全新面貌;“大运河元宇宙空间”采用AI数字建模技术,高精度复刻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点段,打造大运河虚拟平行空间;观众戴上VR眼镜即可进入宋代名画《听琴图》,以第三人称或画中人物的视角,深度感知松下抚琴赏曲的意境……近日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聚焦数字文化新成果,展示文化生活新内容,呈现文化产业新气象新面貌,折射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围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部署和安排,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

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10余年来,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推进,新兴业态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提质升级,文化产业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营业收入超16万亿元,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科技赋能,文化数字化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文化成为数字技术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科技赋能下,文化数字化持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带给人们全新的文化体验。2022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就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应用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将助力文化表达方式创新,加快推动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培育涵盖IP文创、文旅融合、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促进文化消费新升级。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共促文化繁荣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开辟文化和旅游工作新格局,是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重要的文化战略决策。《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的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等蓬勃发展,大运河、长江、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和旅游在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上取得显著进展,均体现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文旅部推出多批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鼓励开发适应现代生活的乡村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把更多文化内容和体验融入旅游线路,才能更好满足人们对旅游休闲和文化消费的新需求。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从各地博物馆积极探索在线“云看展”“云直播”等文博新场景,到文化馆、艺术馆开启线上培训新模式,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陈红玉,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