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市场的事,尽量先交由市场自发秩序。政府的监管,应首先集中于制度建设,而不必对着产品本身,即使名义再崇高。

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日前发表博文称,余额宝是吸血鬼,冲击国家经济安全,并呼吁取缔余额宝。一直被掌声淹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很少面临如此明确的严厉拷问。对此,支付宝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余额宝利润率仅0.63%。

两方的隔空应答尽管都是就事论事,但似乎都没有完全踏到点上。从质疑一方而言,余额宝是否冲击了国家经济安全,还缺乏真正论据。用感情色彩强烈的比喻,也未必能让论点更有说服力。一个明显的疑问是,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规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之时轻言取缔,是否违反了法无授权不可行的应有权力规范?如果说出于“正义的、全社会的立场”即可如此行事,那么既可封杀余额宝,也可封杀其他市场化的、竞争性的商品。因为,只要是竞争性的商品,就一定是对既有格局的冲击,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有可能形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冲击。

另一个疑问是,当下之所以鼓励设立民营银行,放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宝宝”们发展,还具有打破金融垄断格局的战略考量。金融垄断格局下导致的社会资金严重错配,已是不争事实。如果说余额宝导致对实体经济的供血能力下降的话,那么余额宝兴起前实体经济也经常出现的捉襟见肘,又该谁负责?是否也该随余额宝一样被封杀?

出现潜在风险,想到的是行政的手段而不是市场的手段,想到的是对民营性质的产品下手而视非民营性质企业造成的同类风险于不顾,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平等对待所有市场主体的态度。

这么说,并不是说余额宝本身就毫无瑕疵。从余额宝兴起到最新回应,都有意无意回避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产品是否存在风险。这是需要预知于广大用户的。世上不存在无风险的生意,互联网金融开拓者美国PAYPAL公司的兴衰,已经证明这种风险的存在。目前出于竞争,余额宝及其竞争对手设立了高收益率,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率的水平。显然,无论余额宝投资到哪里,仅靠与银行的协议利率的息差,无法一直维持高收益率。这一点不告知用户,只会让股市曾经出现的羊群效应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再现。或许,因为协议利率抬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的余额宝构不成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但确实可能对普通用户的利益构成威胁。余额宝不能因利润微薄,就不去预警。

余额宝们既需要保持创新和竞争的冲劲,也需要尽快补上自身的短板,而持怀疑论者也无须大扣帽子。毕竟,百姓的投融资渠道已经狭窄得可怜,何必又要堵上?市场的事,尽量先交由市场自发秩序。政府的监管,应首先集中于制度建设,而不必对着产品本身,即使名义再崇高。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传统银行而言,这个春天并不好过。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已明显对他们形成了冲击,截至目前的今年新增存款额不到往年的一半。看来这一年,他们不得不面对业务量萎缩、利润率下滑及盈利能力下降等三大考验。

早在余额宝、百发等互联网金融产品横空出世时,一贯财大气粗的银行大佬们并不瞧得起这些“小儿科”。然而,较高的收益率、灵活的流动性和方便的支取方式,迅速吸引了不少有网购习惯的工薪族的注意,一些人开始存款“大搬家”,不仅把活期存款纷纷转入网络理财产品中,更打算等一些定期到期后继续“搬家”。

在过去的2013年,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其中,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资金规模就突破了2500亿元,用户数超过4900万户,就连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也一跃成为国内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不少人惊呼“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到头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再财大气粗的银行也坐不住了。许多传统银行亦开始对其理财业务进行创新,纷纷推出“T+0”的理财产品,来应对类余额宝产品对存款的分流。但是,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前不久,余额宝又推出在一年内锁定7%收益的理财产品,瞄准了有闲钱、收益较高且稳定需求的投资者,再次戳中了传统银行的“痛点”,将对银行的传统理财业务带来更大的冲击。

其实,动了传统银行的“奶酪”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挑战来自银行业内部。高不可攀的贷款门槛、微不足道的存款收益和脸色难看的服务态度,曾都是老百姓“吐槽”银行业的焦点。这不一定客观准确,但至少反映了“来自市场的呼声”。如果不先从这些问题“开刀”,即使互联网金融全身而退,银行也会“束手就擒”。正如经济学家连平所说,未来一段时间内,真正能够推动银行业整合的因素是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而不是来自电商从事金融所带来的压力。

互联网浪潮大势不可挡,如何在这场互联网金融狂欢中分一杯羹,应该成为不少银行日夜思考的问题。相比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也有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平台、零售客户资源和数据。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资本、批发客户资源、信用和风控能力。在长期封闭的金融大家庭中,互联网金融就如一个“天外来客”,突然的闯入并不是致命的威胁,而是变革的推动。在当前金融改革大势中,传统银行更应从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吸取经验,不断贴近市场,优化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及风险监控,脚踏实地服务于广大客户和经济转型升级。

新华社武汉2月17日专电

春节之后,包括余额宝在内的多款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低,上演了一出集体大跳水。一些投资者反映,在余额宝手机页面右边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一路下滑,到7日上午仅仅有6.044%,比起收益最高峰下降了将近1%。

如何看待“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是什么原因让收益率下滑?未来走势又如何?解开这些疑惑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稳定发展和安全性,乃至关系到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经济新金融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命运。

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将资金投向货币市场,通过在货币市场低买高卖、买进卖出频繁操作来谋取利益从而给投资者以回报的。而货币市场的特性是收益回报低(一般略高于存款基准利率)、收益稳定投资安全性高、风险较小、流动性变现能力强。

去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年中以后,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理财产品收益率之所以高达年化7%以上,可谓一个特殊时期的特例,也说明余额宝们是一个生逢其时的幸运儿。“钱荒”二字在去年社会经济金融活动中出现频率很高。“钱荒”即资金供给极度缺乏的意思,根据供求经济原理,供给奇缺的东西,价格必然走高。从去年年中开始的“钱荒”主要荒在了银行之间,表现在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货币市场)的价格(利率)直线上升。在去年6月中下旬的“钱荒”时,货币市场一个月拆借利率曾经攀升到10%以上,这种状况去年下半年一直没有根本改善,而且到年终再次爆发。

“宝宝”们恰恰在这个货币市场价格畸高时期诞生,而且投资于这个畸高价格的货币市场,回报率当然远高于正常货币市场理财基金。试想,支付宝里的资金是没有利息的,对于支付宝团队和基金管理人来说这样的资金来源几乎是零成本。基金公司通过余额宝平台,将这些零成本资金投资于价格高达年化8%-10%以上的货币市场,给客户7%左右的回报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也就是说,去年下半年虽然“钱荒”对银行来说是坏事情,但是对于“宝宝”们却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

那么,为何春节以后“宝宝”的回报率下滑了呢?原因在于春节过后,“钱荒”程度缓解,流动性相对宽松,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了回落。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Shibor)8日利率情况是隔日下降2个BP;一周、两周分别下降15.9、22个BP,已经分别降至5.25%和5.43%。这个时候,投资于货币市场的“宝宝”们的回报率拿什么继续维持在7%以上呢?

也就是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回报状况取决于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走势,而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走势又取决于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缺与否。因此,春节过后,“宝宝”的收益率下滑完全是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未来互联网理财产品走势如何,还要看货币市场的状况。中国内地银行间的“钱荒”短期内还很难解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利率持续走高或者维持在高位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改变,因此,“宝宝”的收益率当能够继续保持在大大高于存款基准利率的高回报上。总之,要深入了解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性质,才能理性对待收益率的涨落。

常亮(河南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