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能将面临大地震后债务危机
来源:新华网 2011-06-20 编辑:黄水来
新华网东京6月20日电 (记者冯武勇)6月18日,日本迎来“3·11”大地震百日祭。 在日本,许多专家学者将“3·11”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与“9·11”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冲击相提并论。大震过后,日本经济的增长模式和潜力、财政的可持续性、能源政策、企业经营模式以及社会经济意识形态都面临新的不确定性,选择迫在眉睫。 损失巨大衰退再现 日本警察厅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这场震灾已造成15457人死亡,7676人失踪;近20万栋房屋倒塌,3559条道路毁坏,77座桥梁被毁。 因为受灾范围广,福岛核电站事故处理仍在进行,这场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全貌至今仍缺乏一个权威数字。日本政府只在3月23日发布过一次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评估,即道路、港口、上下水道等基础设施和企业设备的损失在16万亿日元(约合2000亿美元)至25万亿日元(约合3100亿美元)之间。但这一数字并不包括福岛核事故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日本东部海岸集中了大量钢铁、石化、制造业、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震灾给众多日本企业带来直接损失。此外,地震和核泄漏也使东北和关东地区的农林渔牧业损失惨重。内阁府6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下降3.5%。这是日本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按照国际惯例,这意味着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也并不乐观。根据世界银行6月7日发布的预测,第二季度日本经济下降幅度可能超过第一季度。日本经济新闻社汇总的民间经济学家的预测均值则显示,第二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可能继续同比下降3.5%。 震后,日本经济萧条。受零部件供应链中断、电力供应不足影响,日本经济以生产供应为中心的下行压力加大,3月份和4月份矿工业生产指数分别同比下降13.1%和13.6%。出口方面,3月份和4月份出口总额分别同比下降2.3%和12.4%。消费方面,3月份至5月份,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处于低位。 作为支柱产业,日本汽车行业在震后的表现颇具代表性,几大汽车厂商普遍受到零部件供应不足影响,开工率只能达到震前的一半左右。3月份至5月份,日本国内新车销售(除微型车外)同比分别下降37%、51%和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