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建筑专家为福建申遗项目献策
来源:东南网 2011-11-04 编辑:唐丽萍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1月4日讯(记者 李熙慧 文/图) 福州三坊七巷、福建船政建筑、厦门鼓浪屿、闽系红砖建筑、闽东北木拱廊桥,这些福建人耳熟能详的名字,现在都在积极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昨日,“第九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建筑专家关注福建准世遗,纷纷出言献策。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就历史建筑及其保护研究等问题进行探讨。 三明土堡壁垒森严似城堡 来自厦门大学的戴志坚教授,通过对福建土堡产生的原因、类别、分布和特点的研究,认为土堡的形成早于土楼,二者之间存在发展延续的关系。福建土楼2008年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土堡则是省内有别于土楼的另一种建筑形式,近年来被列为“全国重要新发现”之一。现在土堡的研究正在进行,计划作为“福建土楼”的捆绑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闽南、闽西等地,土楼和土堡都有。”戴志坚教授说,土堡和土楼不仅外观相似,而且都有强大的防御功能。无论是土堡还是土楼,都有厚实的夯土墙,并设有枪眼和注水孔,内院设有水井,楼内设谷仓,就像一个城堡,能够长期驻守。他说,土堡主要分布在三明全境,其中大田数量最多也最具特点。据统计,土堡现仅存500多座。文献记载,土堡中年代最早的是宁化县,可以追溯到隋末唐初。 戴志坚教授认为,就三明地区的土堡来说,建造时间早于福建土楼,可以说先有三明土堡,后有福建土楼。 |
相关新闻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