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服务>健康 >正文

"道德风险"催生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来源:新华网 2012-06-14 编辑:黄水来

邓小红说,去年,她曾和德国一些医院的管理者进行过交流,在德国医院的支出中,61%的费用是支付给医生护士的人工成本,药品和耗材的支出只占4%。而在北京,支出比例正好与德国相反,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北京医疗支出中,护理费、手术费、诊查费等医护人员的费用才占到9%,药品和耗材,占到了67%。

现实的情况是,护理费、手术费、诊查费等诊疗费较低,要想通过价格管理部门调整医护人员的诊疗费用可能性不大。所以在邓小红看来,按病种付费带来了就诊费用的总体下降,如果用于弥补诊疗费用的不足,比让大夫通过卖药、卖耗材更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邓小红说,过去医院都有“好科室”和“坏科室”的差别,好科室是指外科、骨科这些可以做手术,用耗材,开检查的科室,而坏科室是指儿科、皮肤科、精神科等开药和做检查不多的科室。而试点按病种收费后,好科室和坏科室的的差距在减小,也提供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与北京的按病种付费方式不同,上海尝试的是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的模式。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海洋说,2001年,上海市取消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全面推行职工医保制度,当年医疗费用增长超过30%。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上海市对医保费用推出总量控制。在随后的几年又不断完善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的制度,其中包括“总额预算按月预付、按季结算、风险共担”的制度,也有医院提出医保预算,和医保机构谈判总额的做法。

直至2011年,上海全市的三级医院都实现了总额预算和预付制度。同时在总额预付的大框架下,也有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位付费作为细化的管理手段。

周海洋说,上海医保支出采用总额预付模式的效果是,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近年来,上海市医保预算的增长是11.5%,远低于2001年那次30%爆发式的增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首页> 生活服务>健康 >正文
相关新闻
·无偿献血者异地用血报销逐步实现
·研究称私自服用促排卵药物或致命
·世界献血日 四成网友对献血担心
热点推荐更多>>
互动精选更多>>
福建要闻 国内热点 文化教育 热点专题
台海播报 环球扫描 娱乐体育 互动反馈
生活服务 论坛热贴 博文精选 报料投稿
< 返回首页 | 回到顶部 >
东南网旗下网站 | 律师严正说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