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的发展,与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增强人民幸福感”“着力民生保障”的要求密切相关。福建省政府于2001年颁布的《福建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纲”)强调“男女平等”、“儿童优先”原则,提出了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福建省妇女发展纲要》的六个领域34项主要目标,《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四个领域18项主要目标,基本全面实现,我省妇女儿童的经济、政治、健康、教育、法律、环境、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精彩跨越。
参与发展,经济权益得到保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发挥妇女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妇女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十年来,妇女就业率稳定在45%的高比例上,城乡妇女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也分享了改革发展的成果,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家庭地位也明显提高。
妇女专业技术人员大幅增加。2010年,我省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显著增加。全省女性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率达到18.1%,比2000年增加了10.8个百分点;全省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女性比例增加到6.5%,比十年前增加4.7个百分点,在科研、高校、企业、重点工程等各行各业都有女性专家。
妇女社会保障权利得以维护。2010年全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0%,生育女职工基本可以享有生育保险,比2000年高出74个百分点。
加大倾斜,妇女参政程度不断提升。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加大对女干部选拔配备工作力度,许多优秀女性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女性参政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截止2010年,我省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均配有1名以上女干部,县级党委政府班子中女性比例比2000年分别提高41.67个百分点和22.57个百分点。省级、地厅级正职女性领导大幅增加,女性参政程度和参政水平逐步提升。
全面推进,妇女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中的性别平等发展,全省女生义务教育全面达标,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人数迅速增长,妇女终身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2010年全省幼儿入园率达90%,每万人口在园幼儿 322人,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二;小学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其中女童入学率达99.9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8%,其中女童入学率达98%,义务教育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完成高中阶段招生48.5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4%,其中女生毛入学率79.7%,比2000年提高了42.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达64.78万人,其中在校女学生数33.44万人,占51.6%,比2000年提高了13.3个百分点;全日制研究生在校生数达3.09万人,比2000年提高了502.5个百分点;其中女生人数达1.54万人,占比例49.8%,比2000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成人高等在校生数达9.9万人,其中在校女学生数5.9万人,占59.5%,比2000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女性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比2000年提高2.02年超全国平均水平;
强力保障,妇女健康状况大有改善。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下,我省婚前医学检查率从2000年的2.11%等于基本没有,提高到2010年底91.51%,新婚夫妇实行免费婚检;农村孕产妇实行住院分娩补助,全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85.91%。“城乡低保妇女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妇女病检查”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9/2010年有25.8万名贫困妇女得到健康普查和疾病治疗。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在全国率先将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予以补偿,并引入项目运作,推动妇女儿童健康重难点问题取得突破。我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达到97.8%。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22.7/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8.65%,与2000年相比,下降51%。
持续投入,妇女儿童公共产品日益丰富。2005年前,省级财政连续7年共计安排1400万元资金,用于补助贫困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第一轮47个县(市、区)建起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实质性发展;十二五期间,妇女儿童民生工程又进入第二轮建设新阶段,还有47个县(市、区)和4个设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已纳入建设重点,省级补助金额超过1亿元;同时,“市、县两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列入2011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9个设区市均建成一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功能的儿童福利院。妇女儿童人居环境也得到不断优化。2010年,全省自来水人口普及率为84.1%,卫生厕所普及率72.9%,分别比2000年提高17.6个和32.3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