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宋丹丹无意中又火了一把,但这次纯属私家事件:在前夫英达带着后妻所生的小儿子上电视节目大秀爱后,宋丹丹在微博中指责英达秀“慈父”的表演:“男人可以离婚可以重组家庭可以爱现妻和儿女可以携子在媒体前秀父爱称自己‘司机保姆厨师教练”四栖老爸’”,但十四年来对前妻所生的儿子巴图不理不睬,形同陌路。这条微博被广为转载和评论,宋丹丹赢得了大部分网友的声援,但也有网友质疑,这种把私事公诸于众的做法,是不是同样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以往那种我们认为只会在外国家庭中存在的“你的孩子、我的孩子以及我们的孩子”的现象,很可能就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父母离婚,孩子必然失去一方的爱吗?如何处理好前后两段婚姻所带来的子女关系?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智慧。 前任、现任很难取得平衡 像宋丹丹这样,在离婚之后抱怨前夫(或前妻)对孩子关心太少的父母并不罕见,但每个当事人,或许都有各有苦衷。有位女网友发帖称,她的丈夫因感情不合与前妻离婚,儿子判给妈妈抚养,丈夫把房子存款都留给了前妻。她在丈夫离婚两年后通过相亲认识,结婚后住在她买的一套两居室里。离婚之后,丈夫为了不冷落儿子,每周六早上从前妻那里接儿子过来,住在小房间,玩一天一夜,周日中午再送回去。本来她对这样的安排也无可否非,但自从怀孕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她的父母为了照顾女儿,搬来一起住,占了小房间;丈夫再带儿子过来住,就只能在他们的卧室里打地铺。一个孕妇,要面对一个十来岁的大男孩,有诸多不方便之处。她与丈夫商量,能否减少带儿子回来住的次数,但遭到丈夫的拒绝和不满,认为妻子不理解他,生怕别人认为他“喜新厌旧”。面对丈夫的固执己见,她还要在父母面前强作笑脸,因为父母本不同意她嫁给一个长她十多岁、又没有任何家底的老男人。“每次他儿子来我们家,都会引起我不开心。大家说,我是不是传说中坏心眼的后妈?” 确实有不少人回帖指责“你丈夫一周只带一天儿子,其余六天都跟你在一起,你还计较什么”,但更多网友则分析,这个丈夫并没有平衡好两段婚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现在的妻子怀孕期间。“儿子当然不能不管,但为什么一定要每周同住一个晚上?这一个晚上就能加深父子感情吗?”“他更应该对现在的家庭负责,可以考虑减少平时见面的次数,但假期不妨多带带儿子。”诸如此类的建议,从前妻的角度看来,会不会也有宋丹丹之感慨?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疏于关心前任的配偶或者小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照顾到现在配偶的情绪,维护现在的婚姻稳定,毕竟不想面临再一次的婚姻破碎。当然,也有的前任配偶,采取比较极端的做法,本想换来关心,实则将对方越推越远。 前任夫妻切忌互相拆台 宋丹丹和英达的婚姻纠纷,外人很难获得全部的真相。两人离婚之初并无口出恶言,但前几年宋丹丹在自传《幸福深处》中提及英达的外遇,引起英达不满,曾斥宋丹丹有“暴露癖”。很多网友认为英达对宋丹丹的评判显得“很不厚道”,“出自传的名人多了去了,人家说人家的,如果是诽谤,你可以告上法院,干嘛说什么‘暴露癖’”;“如果我是英达,我就这样对丹丹说:感谢丹丹出了这本书,我通过这本书看到我日夜思念的大儿子在他妈妈的呵护下长大成人的全过程,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惭愧,丹丹辛苦了,我非常感谢她。” 不过,宋丹丹此次炮轰英达,也被部分网友认为“过于激动”了,毕竟已经离婚14年,而巴图已经长大成人,如果巴图自己对英达有意见,大可以自己表达,而不用宋丹丹代言。如果巴图并不认为与亲生父亲形同陌路是多大的人生遗憾,觉得自己没有父亲也生活得挺好,或者继父能够满足他对父亲的向往,那宋丹丹这么一炮轰,没准儿还能起到反面作用,让巴图忽然醒悟过来:哦,我亲生爸爸对我这么差,我以前怎么没觉得呢!. 有过离婚经历的陈先生(化名)告诉记者,他最大的体会是,夫妻之间无论有什么矛盾,哪怕是离婚,也未必不能教育好子女,其中的关键在于,在孩子面前,夫妻之间不能互相拆台,而要互相补漏。他离婚后,儿子由前妻抚养,他再婚后又育有一女。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他能亲自照顾的时间都很少。但他与前妻达成协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前妻负责儿子的生活,他则负责支付所有费用。儿子高二时学习成绩并不理想,陈先生想办法把儿子送到国外读书。“我和前妻之间是笔糊涂账,但我们都抱有同样的想法,即使离婚,也不能把创伤留给孩子。我知道儿子有时也会抱怨爸爸很少陪伴他,但前妻会开导他:你看你爸也不怎么陪妹妹啊,他要养你们两个孩子,当然要努力工作了。或者告诉儿子: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有个妹妹多幸运,等父母都不在了,妹妹就是你最亲的人了。就这点而言,我还是很感激前妻的,我和儿子之间说不上很亲密,但有种男人对男人那种默契。她要是使劲告诉儿子我怎么不好,我还真没法解释清楚。” 抱怨可能是利用和“剥削”孩子 著名心理咨询师李子勋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孩从6岁就开始口吃,妈妈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孩子不太爱说话了,尤其不说长句子。妈妈带他看过很多医生,到李子勋这里来时,男孩已经14岁了。男孩的妈妈是小学教师,人显老,面容很憔悴,在咨询时,她坐在孩子的侧后方,不时地用手碰触孩子的前臂,仿佛是在鼓励孩子坚持。但孩子说话时不停地在看爸爸,爸爸却权威而庄严地坐着,不愿流露出一丝情绪。在治疗陷入僵局的时候,李子勋问孩子:“如果存在一个奇迹让你的口吃一下就好了,你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奇迹?”孩子想了想,结结巴巴地说:“除―除非,时―光―光―倒流,回―回―到―6岁―前。” 原来这是一个离婚家庭,8年前丈夫与妻子分道扬镳。由于孩子的病,离异的父母不得不经常待在一起,让外人看起来他们仍旧是一家子。李子勋分析说:“在孩子6岁前,这个家是完整的,6岁以后,孩子失去了父亲。事实上,孩子一直深深地敬仰着和爱着父亲,但他的意识压抑这种情绪,而母亲依然还生活在一种尊严和矜持中,外表过分地要强,内心却十分脆弱。孩子的口吃有极好的家庭功能性,它既可以满足母亲继续把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儿子灌注给她的前夫,表达一种无形的情感羁绊(没完没了)和道德谴责(谁是谁非),又可以让孩子逃避一种矛盾情景,由于口吃,他无法攻击父亲,也无法放弃父亲。”李子勋告诉记者,当孩子提到“希望把口吃保留到18岁自己赚钱”时,母亲眼里第一次有了痛苦,也许在她的无意识中,她更需要孩子口吃的存在,从而可以从道德高度去“绑架”前夫,但她不知道,她对前夫的抱怨,其实也是对儿子感情的某种“利用”和“剥削”。 事实上,当妈妈对孩子哭诉“你爸爸不要我们了”、“你爸爸没良心”的时候,与其说她是为了孩子声讨前夫,倒不如说更多地是为了发泄她内心的不满。她把自己失婚的痛苦,混杂成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也成功地混淆了孩子对父亲的正确判断。 正确的做法是“合理化对方” 在李子勋看来,父母之间存在教育分歧也好,父母离婚后重组家庭也好,都不足以造成亲子教育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夫妻两人把自己的意见、包括对对方的不满和抱怨强加和强化给孩子,希望孩子能跟自己“同仇敌忾”,从而达到向对方示威的目的。“哪怕夫妻两人关系不好,或者离婚了分开来住,在孩子面前也要尽可能合理化对方的行为。比如孩子跟妈妈一起住,妈妈平时老让他学习,而到了爸爸那里,却能玩上一整天。如果孩子向爸爸抱怨妈妈老是督促自己学习,爸爸就应该说:那当然了,妈妈是想你长大以后有出息嘛,现在不学习怎么行!同样,如果孩子向妈妈炫耀爸爸可以让自己玩,妈妈也应该说:爸爸是想给你个放风的机会嘛,你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回到家再好好学习。这样,孩子在父母之间也能取得某种平衡。但如果爸爸说‘你妈就是死脑筋’,或者妈妈说‘你爸爸一周才带你一天,当然想办法讨好你了,你不知道妈妈带你多不容易’,这就不是教育,而是发泄不满了。这种互相拆台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学会了钻父母之间的空子,而且对父母双方都无法产生足够的信任。” 宋丹丹“炮轰”英达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除了两人的名人效应之外,还在于这个话题与我们的社会文化、道德伦理、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类似的例子还有久拖未决的谢霆锋和张柏芝离婚案,张柏芝同样吐槽谢霆锋只是在表演“好丈夫”“好爸爸”而已。很可惜我们无法听到事件背后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但我们希望,孩子不要被口口声声爱他们的父母,当作抱怨婚姻失败、抱怨配偶不良的合理武器。 (实习编辑:杨翻) |
- 2012-06-06父母离婚,孩子也不能“离爱”
- 2012-06-06父母离婚,孩子也不能“离爱”
- 2012-06-06父母离婚,孩子也不能“离爱”
- 2012-06-06父母离婚,孩子也不能“离爱”
- 2012-06-06父母离婚,孩子也不能“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