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支持,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手拉手,让留守儿童笑起来”六一联欢会暨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徐惟诚等领导出席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2013年中国部分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呼唤亲子沟通,新时期留守儿童的迫切心声”成为此次调查报告的亮点。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留守儿童不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41.3%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在外做什么工作,22.5%的孩子不清楚父母在外生活状况,13.5%的孩子认为父母在外生活条件优越,比家里幸福。在调查中,69.2%的孩子和父母保持联系的方式是自己主动打电话给父母,父母与留守儿童信息沟通呈现单向性,父母在亲子沟通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调查中,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在电话里问孩子最多的三个问题依次为:“想不想爸爸妈妈?有没有不开心的事?”(39.2%)、“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29.9%)、“你和长辈们身体好吗?”(18.4%)。父母们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但是在亲子沟通中谈话内容过于单调。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生活的选择感到迷茫和无助。当问到“你愿意到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生活吗?”21.6%的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生活,其中,一部分孩子更愿意在家里生活;一部分孩子觉得爸妈有点陌生,不习惯和他们生活在一起。19.8%的孩子表示自己对此心情矛盾,一部分孩子反映跟随打工的爸妈一起生活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据介绍,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2万份,回收有效问卷1万余份。抽样调查有效样本量为4000份。调查范围覆盖青海、河北、湖南、四川、河南、贵州六个省的部分地区。调查对象为6至17岁的中小学生,其中96.8%的孩子年龄在9至14岁之间。抽样调查的样本中,51.5%为非留守儿童;25.6%的孩子父亲外出打工,与母亲留守家中;6%的孩子母亲外出打工,与父亲留守家中;16.9%的孩子父母均外出打工。
父母或其中一人首次外出打工时,23.4%的孩子年龄为1至3岁;22.7%的孩子年龄为4至6岁;23.3%的孩子为小学1至三年级期间;24.7%的孩子为小学4至6年级期间;5.9%的孩子为初中及以后。
“知心姐姐”卢勤表示,从调查结果来看,留守儿童缺乏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保证,更多是心灵上的关怀。
据悉,三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将由中华慈善总会“三生爱心基金”在四川省、山东省为留守儿童建立30所“三生爱心教室”,三年内将在全国建设100间教室。作为关爱活动的平台,教室将为留守儿童提供电脑、书籍、体育用品等文娱设施,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幸福的发展。(本报记者 乔虹)
- 2013-05-29宁化济村乡举办留守儿童书画比赛
- 2013-05-29福建明溪县侨联关爱留守儿童共度快乐六一
- 2013-05-29“爱心妈妈”牵手结对留守儿童共庆“六一”
- 2013-05-29外出务工忙于生计 警惕留守儿童成被拐“高危”群体
- 2013-05-28福鼎山前街道举办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 2013-05-27“爱的背包”公益项目在京启动 关爱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