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侃侃而谈。
开栏的话
中国妇女十一大胜利闭幕后,新一届全国妇联执委已肩负神圣使命,奔赴各自岗位。她们中,新当选的全国妇联执委成为关注点。本报今起开设“今日女性·新任全国妇联执委访谈录”专栏,邀请各位新当选的全国妇联执委,从自身实践和思考出发,就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妇女十一大精神,谈感受、讲体会、论落实,共同为推动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凝聚巾帼力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将中国妇女十一大的几份重要文件一一码放整齐后,于丹教授才开始笑着说:“你看,大会虽然闭幕了,我可是一直随身带着‘她们’,不把这些吃透,怎么更好地履职?”
这位知名文化学者,如今已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全国妇联第十一届执委会委员。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中的解释,身为执委的于丹,主要责任是:“执行妇女代表大会和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决议,积极参加妇女联合会的有关活动,密切联系妇女群众,努力开展妇女工作……向常务委员会反映有关妇女工作的情况、问题,提出建议。”
她说,自己能感受到这个身份带来的责任。因为,以学者身份介入妇女工作后,让她深感关于女性意识的问题第一次变得如此清晰。
于是,面对记者的问题,于丹开始用自己被众多中国人所熟知的悦耳语调,谈起女性之于家庭、社会的价值;精神成长对于女性的意义……
记者:现在依然有很多人担心,“让女性回家”的思潮会再次袭来,您如何看待?
于丹:女性从来就未离开家啊,何谓“回”呢?(笑)说一个我常被要求回答的问题,“当一个职业女性的家庭和职业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去舍弃什么,我们去保全什么?”其实,问我这句话,就相当于问我到底是用左腿走路还是右腿走路?女性不可能瘸着走、跳着走,谁都是两条腿一起走呀。
我们现在经常提到“四德”,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如果说到建设性的话,我认为我们可以由微观到宏观排个序,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她先有自我品德,然后她的品德会以一个孝女、贤妻、慈母的态度来成就一个家庭的美德,而这么多的家庭美德汇聚在一起,当她在承担工作的时候,表现出职业道德,当她和群体融合的时候,就表现出社会公德的一面。个人品德是她的自我意识,家庭美德是她的伦理角色,职业道德就是她的职业意识,而社会公德是她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承诺。
女人怎样才能平衡呢?就是她意识到多元角色,并且她有能力让这些指标都保持在一个比较平均的水准,这种平衡能力就是知行合一,建立自己乃至社会的生活。所以,我认为从评价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探讨女性的性别意识与她的家庭伦理角色之间的关系。
这就如同两性之间的关系,它也是一种相亲相爱的关系,是一种互相的理解和沟通,不是对立关系。
有时候,我们被一些伪命题误导了,认为一个女人出去建功立业,就一定要把女性的柔软、女性生命里本源的创造都抑制下来。我认为一个女人要有很大的胸襟,她才能够和男人一样去担当责任;同时,一个女人要有很小的情趣,才能把日子过得玲珑天真。所以大女人的胸怀和小女人的情趣,这两者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也是不矛盾的。一个真正有成长意识的女人,她会在她的职业角色、伦理角色、社交角色、自我角色中去享受她的每一个当下,把它组合在一起,以个人品德支撑家庭美德完成职业道德的传递,而让更多这样的家庭汇聚在一起,成为一种社会公德。所以,我们提到的这四德,我认为和中国人的心灵成长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怎样让自己保持开放性与成长性是一个重要命题。
记者:您多次提及女性精神成长的话题,对于女性,这种成长的意义何在?
于丹:从古至今,对男人的评价,一直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如果你建功立业了,做生意成功了,都是赢得褒奖的标准。衡量男性的坐标,一直是以社会化的评价作为主导。而对于女性的评价坐标,相较以往已经出现了天壤之别。古时,一个女孩子“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她在出嫁之前的岁月算是寄养在父母家的,什么时候归到她丈夫门下,才算得其归属,所以一个女子一生的使命无非是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这就是中国传统女人最大的社会理想。但是在今天,用任何一个单一的标准,都无法满足现代女性对自我评价的需求。那么,在这其中,多元标准就带来一种多元平衡,也就是说历史的进步让女性的精神成长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个成长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有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是有平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就是随时对自我保持着清晰稳定的认知,而平衡自己就是在这种认知下能够把态度付于行动。
记者:您本人如何看待母亲对于孩子的意义?
于丹:其实关于整个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够在自己的态度和意识上完成一个格局的平衡。很多人会说,我忙事业,不然的话,就养不起孩子,可关键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两者看作这么一种简单关系吗?
我知道有研究表明,一个幼儿在三岁以前,如果过多体会了分离焦虑,没有跟他的母亲在一起,没有被充分的拥抱、触摸,没有这种充沛的爱的表达,有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甚至产生人际关系的焦虑、冷漠和自我的不安全。
我见过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逢年过节的时候,就车载斗量地给孩子买玩具、买零食、买课外书,把这些作为父母给孩子的补偿,但这些真的能够补偿孩子吗?
我们今天正在陷入一种异化,就是我们试图用物质去说明一切。但其实母亲和孩子的关系,是最非物质的一种关系。他在家庭里面感受到的能量,那种爱,他们之间心心相印,肌肤相亲那样一种生命传递的信任,直接决定了这个孩子对世界的信任,对人的信任,和他以后给别人的爱和安全感。
男女平等是基本国策,我们现在总在讲要让更多女孩子有就业的机会,要让她们实现同工同酬,但其实当这个社会更为进步的时候,更要考虑一个女人一辈子要经历的特殊阶段,比如说她怀孕,她生下孩子以后对孩子的教养,这些能不能够在一个文明社会里面受到最好的尊重。而全社会都学会尊敬母亲,其实就是对未来的承诺,我们都应该问一问,是不是养育了一批灵魂母亲,让她在自己生命自我实现的各个阶段上,尽可能多一些保障,少一点遗憾。
记者:身为母亲的您,会如何教孩子?比如,您的孩子和您一样,对《论语》耳熟能详吗?
于丹:我的孩子现在比我的肩膀都高了,但仍然背不下来论语。我承认,她不如我小时候背的东西多,但我并不认为我小时候会背那么多东西是正常的,是因为我那个时候社会没有那么多东西,我被关在院子里只有背这些东西,而我的孩子要比我丰富很多。
如果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就得让他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个时候掌握什么内容不重要,而在于他对这个社会的好奇心,他对人的善意,他对自我信心的开发。
既然女性对于自我都已经打破了那种单一的判断,又为什么要对孩子的教育标准变得那么单一呢?一个自我生命非常丰富的母亲,面对着她的孩子,她同样也可以呈现一个尊重、包容、丰富的世界。
- 2013-11-21于丹:再专业的社会性教育也无法替代家教
- 2013-11-21于丹:女性要用心灵领跑身体 用态度引领人生
- 2013-10-26于丹:艺术教育应去功利化
- 2013-08-16《汉字英雄》总决赛改赛制 于丹回应:为启发孩子
- 2013-08-12“此心安处是吾乡” 于丹等国学名师昨论道泉州
- 2013-07-11《汉字英雄》于丹高晓松任评委 陈道明参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