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空壳村”变成“有福村”
虽然离开福口村已经一个多月了,但福建省妇联宣传部副部长马捷还经常接到福口村村民的电话。她作为福建省妇联派驻福口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被福口村授予“终身荣誉村民”。因为她驻村3年,让福口村变成有福之村。
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西北山区的福口村,虽然距离城区仅27公里,但在福建省妇联挂钩帮扶前,福口村处于“出行靠摆渡、灌溉靠围布、会场不牢固、用电常短路、卫生没人顾、增收没出路”的状况,可谓“空壳村”:2010年人均年收入仅4213元,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福建省妇联挂钩帮扶后,以“致力百姓富,建设生态美”为主线,2012年实现人均年收入8357元,2014年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
马年伊始,福口村村民有了新的顺口溜“1234579”:一处公园、两座桥、三条路、四个基地、五项水利工程、七座公共建筑、九场培训……
3年来,福建省妇联为福口村争取落实各项帮扶资金1373.93万元,实施交通、水利、电力、文体、卫生、生产等建设项目43项,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3年前,马捷到福口村上任时,和所有村民一样进村需要坐船渡过170多米宽的霍童溪。福口村和周边几个村约两千多群众,祖祖辈辈都梦想能有座桥。在省妇联协调帮助下,各项资金陆续到位。经过7个月的努力,2011年8月25日晚,大桥主体完工,引桥完成填方。次日一大早,马捷激动地在桥上走了好几个来回。开渡船十几年的村民董盛财告诉记者,他很高兴自己当年能失业改行了。
3年间,福建省妇联帮助福口村建成福口桥、拓宽白莲桥、硬化拓宽巷道和机耕路、修复塌方村道、建起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停车场等,彻底解决制约福口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建设防洪堤、排灌沟渠、滚水坝等水利设施,使得农田不惧旱涝,村庄不怕水患;完成电网改造,实现一户一表,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交通、水利和能源保障。
茶叶种植是福口村的传统项目,卖茶青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采下的茶青要连夜贩运到外地的茶叶加工厂。马捷在村里村外奔波,买下村委楼边上十几户村民的自留地,盖起了一座四百多平方米的轻钢结构的茶叶加工厂,引进茶叶企业入驻。出租厂房不仅使村里一年就增加了5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了村民卖茶难的难题。
福建省妇联为增强福口村“造血”功能,加强培训提高技能,通过省妇联农村妇女科技致富普及培训、专家快车农村行、“雨露计划”等项目,举办红提葡萄、茶叶、山药和新农村建设等9场培训,广泛提高了村民劳动力技能和素质,从过去培训“走出去”的农民工转为培育“留下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构建组织化生产,成立宁德市蕉城区福水花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宁德市蕉城区宏翼农业专业合作社两个生产合作组织,与引进的企业对接,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体的力量,提高了在企业和市场面前议价的能力,形成自我利益保护机制。
3年间,福口村完成农田土地整理371亩,新建厂房、鱼塘、店面、活动中心等固定资产,通过投标出租收取稳定的租金,实现村财增收;利用投资合作社的蔬菜种植、肉鸽养殖、茶叶加工等项目,通过合同确定村集体投资款的固定年收益,减少了村民开拓市场的难度,使村民和村财都获得稳定的收益。
实现农民个人和村集体双增收后,村民纷纷表示,现在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不仅能收到地租,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既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
福口村党支部书记董怀顺说:“妇联帮三年,福口进十年。”
如今,福口村已经全面落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各项措施。“新农合”参合率达98.6%,“新农保”参保率达92%,福口村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到了省妇联挂钩扶贫所带来的种种实惠。一个月前,3年帮扶结束时,福口村群众向省妇联送上颂功牌匾“挂钩帮扶造福百姓,饮水思源感恩妇联”。(本报记者 吴军华)
- 2014-02-19“陈发展慈善金”确定首个帮扶对象
- 2014-02-18武平:专家手把手帮扶
- 2014-02-18省人大张健副主任到省监狱管理局调研挂钩帮扶工作
- 2014-02-17安泰街道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 2014-02-14三明梅列区:千名干部进百家企业帮扶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