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对学生无微不至的陈清华老师。 □ 张剑涛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刘旭 陈清华是江西省遂川县一名扎根偏僻山区的普通教师,他所在的教学点——大汾镇滁州片石门岭教学点位于镇里最偏僻的山村,离镇上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和妻子古陆英在这个教学点已有10多个年头,丈夫教书育人,妻子照料学生生活起居。 其实,夫妻俩在山里教学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只是期间在不同的山区教学点。而今,石门岭小学通上了盘山公路,建了新的教学楼。在路未修通、学校尚未翻修前,山里条件异常艰苦。据陈清华介绍,那时由于交通不便,买东西很困难,学生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都必须用扁担挑上山,吃的也都是些干菜,常常好几个月吃不上肉。教学点的房子都是破旧的危房,屋顶、窗子和门都有裂缝,一下暴雨和刮大风就提心吊胆。冬天,山里滴水成冰,寒风透进裂缝,夫妻俩都要提前补好裂缝,半夜起来给学生盖被子,以免冻坏学生。 问及为何能长期坚守深山,陈清华没有豪言壮语。除去一句“自己不能丢下学生不管”的质朴话语,陈清华着重表达的还是对妻子和女儿的谢意:“如果没有她们的体谅和支持,我不可能走到现在。” 陈清华从事教育工作后,当听说偏远的山区缺少老师时,他毅然决定进山任教。那时古陆英经营一家服装店,收入颇丰,但考虑到家庭团圆和丈夫独自在深山一人支撑学校的不易,还是带着3岁的女儿陈欢欢一同进山,帮助丈夫分担重担。女儿陈欢欢在山里读完五年级后,便转到镇里读书,一个人洗衣做饭,生病也不打电话给父母。古陆英几次想去照顾她,但女儿却说山里更需要父母,安慰父母不要担心。 “他一个人教书相当不易,要教两三个年级的全部课程,还要照料学生,我怕他撑不下去。只要他是对的,作为妻子我都会支持他。”古陆英笑着说。 尽管如此,但陈清华依然多次谢绝领导要调他去县城小学任教的好意。记者问他,为什么别人想方设法往山外调,而你总是一站比一站远地往深山里钻?他笑了笑:“我走了,山区里的孩子怎么办?要让他们改变命运走出深山,我就必须留在深山!” “弃小家为大家”,将爱撒满大山,陈清华不仅赢得了山区人民的称赞,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全部含义。 如今,他们的女儿师范毕业后也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多次被评为所在校的优秀老师、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