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三中留守儿童在大洋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分中心亲情联络室内贴上对父母的寄语。
永泰县在实验小学举办留守儿童教育专题研讨及观摩活动。图为实验小学学生在观看法制宣传栏。
留守儿童参加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举办的暑期绘画培训兴趣班。
东南网5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钟淑琪 通讯员 张文华 陈丰)从2014年起,永泰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起全方位、综合性、制度化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让留守孩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
近日,记者走进永泰,聆听那些留守儿童的故事。
项目推动 孩子假期不孤单
檀东宇今年12岁,是永泰城南小学四年级学生。小东宇的父母6年前去上海打工,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来几天,他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属于典型的隔代监管留守儿童。每年的寒暑假,是小东宇最烦恼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不能接我过去,学校又没有上课,我每天基本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和发呆。”檀东宇说。
这并非个案。单调枯燥的假期生活,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的还养成了不良习惯。幸好檀东宇已发生了转变。“前两年假期,我参加了书法培训和象棋培训班,今年我准备参加科技探究兴趣班。” 檀东宇笑着告诉记者, 每年都有面向留守儿童的合唱、机器人、象棋、科技探究等多个兴趣培训班,全部免费。
活动的组织单位是永泰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这个成立于2014年的服务中心目前是全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总枢纽和平台,负有组织、指导、协调等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名。
“问题导向、清单管理、责任倒逼,这就是我们基本的工作方法。”永泰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主任章忠伙说,他们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通过项目的方式不断开展活动,仅过去一年多,中心就先后开展假期兴趣培训班、送教下乡、技能培训、暖冬行动、法律服务等专题活动30多场次,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
由于成效突出,永泰在全县推广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的模式。“去年县里投入400多万元,在21个乡镇建成了17所留守儿童关爱分中心,配套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永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钢说。
信息档案 因势利导提供服务
9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永泰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碰到了几名愁容满面的中学生。这几名学生在活动联络室内玩沙盘游戏,十几分钟后,他们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平时学习压力大,经常都会过来。”见记者疑惑,章忠伙打开电脑,调出所有留守儿童的信息档案,很快找到了这几名学生的信息,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和帮扶记录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早在2014年,永泰经过摸底调查,就为全县近万名留守儿童建立了“六表”,即《基本情况登记表》《心理健康状况表》《身体健康状况表》《帮扶记录表》《学习成绩跟踪登记表》和《代理家长情况登记表》,并且每学期都进行动态调整,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信息精准,服务才能到位。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留守儿童的特点,因势利导,比如存在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就侧重对其进行日常心理辅导;行为失范的留守儿童,便侧重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生活贫困的留守儿童,主要帮助落实贫困补助措施,等等。
永泰三中坐落于永泰县西部的大洋镇,温永丰原来是学校的语文教师,今年52岁的他2013年自学考上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后,就被学校聘请为专职心理咨询师,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工作,每年提供的服务达100多人次。
“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只有通过合适的方式,让对方把压在心里的真实想法表达发泄出来,才能对症下药。”温永丰说,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关爱、心理焦虑、情绪压抑、早恋和考试紧张等方面,为此他通过面询、团体辅导和举办讲座三种方式,采用开导法、叫喊疗法、音乐疗法等办法,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
家长学校 推广科学家教理念
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缺乏应有的科学理念。有的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而他们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打工挣钱上;有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只能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没有相应能力给孩子提供指导。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永泰的做法是办家长学校,通过进行家长培训、举办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或等其父母回家探亲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从而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只有初中学历的李小兰对此感触很深。她本人事业心很强,加上老公常年在外务工,儿子属于单方监护的留守儿童。然而,过去她一直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儿子偷偷学会了抽烟,还有了网瘾,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一开始我很生气,每次都是打骂孩子,结果导致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后来我参加了家长学校,学到了很多科学教育的方法,在老师的配合下,终于改掉了儿子的不良习惯。”李小兰高兴地说。
由于成效显著,特色家长学校备受家长欢迎。据统计,近三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举办家长学校358场,听讲人数达12.2万人次。目前全县共有68所家长学校,25所被评为“福州市优质家长学校”,而梧桐中心小学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永泰县教育局局长陈维强说,他们印制了家长学校的《讲稿选编》,还组织起一支60多人的家教员队伍,在全县家长学校进行巡讲。同时,借助新媒体,培育网上家长学校,外出务工的家长只要登录指定的网站,也能得到较好的家教培训。
代理监护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为解决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难题,永泰县推行代理监护。这些代理监护人从哪里来?一部分是县妇联推荐的“爱心妈妈”志愿者,一部分是社会热心人士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剩余的则由学校老师进行兜底结对。
郑福晨今年40岁,是永泰县水电公司的团支部书记。2015年底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提出要代理监护留守儿童的想法,没想到得到了好几位同学的响应。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摸索,他的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150多人。
“留守儿童不仅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更需要有人关心爱护。”郑福晨将他们的代理监护总结为“四个一”,即一周给他们打一次电话,一个月慰问一次,一学期组织看一场电影或过生日等活动,一年帮孩子完成一个心愿。
加入代理监护,需要到学校备案,到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统一登记。由于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为寄宿生,很多老师不仅承担了代理监护职责,有的甚至主动客串起了“父母”的角色。教师毛女士就代理监护了两名孩子,孩子们常叫她“妈妈”。毛女士有时工作忙,几天没给孩子打电话,孩子们都会主动给她打电话。“听到他们叫我妈妈,我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大。”毛女士说,教师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大洋中心小学教师倪巧平,对接监护留守娃小陈。小陈由于父母早年离异,爷爷奶奶双亡,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寄宿,性格不合群,也常常被同学孤立。“在课堂上,我会特别关注她,经常向她提问;下课后,还会没事找事地跟她沟通,常常还把她带回家,亲自下厨。”倪巧平的坚持有了效果,如今,孩子的情绪有所改善,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份爱。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关注。“目前永泰已建立起全方位、综合性、制度化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让每一名留守孩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吴钢说,县综治办还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列入年度党政领导《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书》,同部署、同考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