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冮树革 解决妇女贫困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至关重要。基于中国社会救助和贫困治理的实践和发展目标,应从性别视角出发并将社会性别分析纳入社会救助的政策研究。 解决女性贫困问题是社会救助和贫困治理的应有要义 当前,中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定历史阶段,贫困问题在不同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体现在贫困问题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多个方面。 与男性相比,女性贫困问题呈现其特定的社会关联性和群体特殊性,具有较为鲜明的差异性的社会需求,贫困女性的脱贫和民生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贫困女性群体还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接受经常性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中,贫困女性占有较大的比例。2016年在全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对象中,女性占比分别为43.5%和38.7%。此外,社会救助对象和贫困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也要求更加重视妇女脱贫工作。 与中国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初期相比,社会救助对象发生结构性深刻改变,社会救助对象多元化的特征日益凸显。其中,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成为社会救助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社会群体结构的变化表明,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探讨社会救助的改革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具有现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需要,有利于精准扶贫和科学治贫目标的实现,需要在理论研究、政策分析和治贫实践上给予更多的性别关注。 性别视角下中国社会救助和贫困治理的生动社会实践 同男性一样,妇女既是贫困治理和民生建设的受益者,也是贫困治理和民生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和贡献者。 ——社会救助制度变迁发展中女性元素和女性贡献凸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经历深刻转型,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救助规模显著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救助法治建设得到加强,救助政策体系日臻完善,救助项目趋于丰富,显著地提升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保障性、民生性、公平性、科学性和法治性,并在社会救助政策实践中将更多的贫困妇女纳入社会救助安全网,有效地保障了包括贫困妇女在内的贫困群众的生存发展权益,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中的女性元素,不仅体现在女性作为社会救助对象组成部分的现实存在,还突出表现在女性在中国社会救助改革发展中担当着政策制定与执行及决策和服务的管理角色和行政职责。目前,从中央政府到不同层级地方政府从事社会救助管理的行政工作人员中,女性发挥着政策制定、分析、传递、监督、评估、宣传、落实等重要作用。 此外,中国女性在社会救助的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社区工作者在社会救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社会救助作为重要民生工作的群众性、基础性、保障性的实现。目前,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女性成为基层社会救助管理的执行者、救助政策宣讲者和社会救助日常管理的承担者,成为社会救助政策传递和政策落实的关键环节和基础要素。 |
- 2018-05-15泉州市妇联“2 1”三管齐下吹响推进女性 进村“两委”工作集结号
- 2018-05-15印度女性遭遇网络暴力情况严峻 投诉难以得到回应
- 2018-05-15中国人寿华安县支公司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 2018-05-15打破女性“专利”男性避孕药来了
- 2018-05-15女性每天脸上竟要涂168种成分 护肤品够用就好不必“叠罗汉”
- 2018-05-15女性考生考试需剪袖子以防作弊 印度学校惹众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