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莫兰 思想舆论交锋的最好结果就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几天,媒体和公众都在谈论补上性别平等教育课的问题。当下,针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平等之风还未吹透某些人的思想“盲区”,性别平等这一课,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开讲啦“。 性别意识不是天生的,确实需要后天教育,后天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时期抓起。性别平等的种子不早早生根发芽,错误的性别观就有处落脚。要从源头着手,普及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由广东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推动开展的“中山模式”和“茂名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补齐了基础教育的短板,可以借鉴复制。一代人的力量很可观,娃娃们长大了,就是一支推动性别平等的生力军。 性别教育课程也要在大学广泛铺开,年轻人思想成形的重要节点,最关键的往往就那么几步,培养平等、尊重的性别观将帮助他们突破性别刻板印象,让男女平等的理念化育于心,无论对确立人生目标、选择职业、追求事业,还是恋爱结婚、组建家庭而言,都大有裨益。同时,MBA等工商管理教育也应涵盖在内,性别平等课特别需要在职场精英教育中入列。 性别教育不仅要进课堂,还要进头脑,继而在全社会普及,这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媒体、媒体工作者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公众传递正确性别观、性别平等意识,对于错误言论必须及时批驳纠偏。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都有责任通过制度、管理体制传递性别平等意识,包括拓展女性成长空间、建立反性骚扰机制、落实女职工保护条例等。要在全社会层面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让尊重女性、男女平等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品格塑造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与规范,形成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和集体意识。 这些年来,女性受教育程度、就业率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有些人的思想还未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动不动就规训女性重回老路,甚至歧视贬损。错误言论引发了舆情事件,但如果由此能带来一场思想大讨论,对冥顽不化的错误性别观念进行反思、清理,补上性别平等这一课,或许是坏事变好事的契机。 性别平等已经是一个敏感而主流的话题,公众的认识已经提高到相当程度,舆论的强烈反应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反应。尽管杂音心噪音依然存在,歧视妇女的错误言行依然会沉渣泛起,但性别平等的观念和文化终将深入人心。 |
- 2018-11-27立法倡导见义智为体现文明进步
- 2018-11-27邵武市肖家坊镇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 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 2018-11-27建瓯市:向不文明说不 应从自身做起
- 2018-11-27“明厨亮灶”让餐桌更文明
- 2018-11-27“暖心驿站”是社会文明的“加油站”
- 2018-11-27“方便”之余更需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