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妇联要闻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妇幼健康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www.fjsen.com 2018-12-04 10:14:38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女性健康关乎家庭健康,有了全民健康,才会有全面小康。中国40年改革开放成果在医疗服务和健康领域尤其突出,40年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飞快发展,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保障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除人均预期寿命外,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也是非常关键的依据。201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妇幼健康相关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将中国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并将中国经验向世界推广。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世界卫生统计2018》,根据2016年的数据,中国婴儿出生时的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首次超越美国,更是超出全球婴儿出生时健康预期寿命平均值5.4岁。中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也是连年持续下降。

国家为妇女提供了覆盖生育全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为广大妇女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65亿元用于支持农村妇女相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将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6年我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8%;2018年将妇女“两癌”、肺癌等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初期的34.8%下降至2017年的4.9%。

这点点滴滴,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妇女健康的关怀,如今,我国妇女健康之路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健步迈进。

“两癌”免费筛查、孕产妇死亡率持续下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

40年回眸,我国女性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耿兴敏

40年改革开放,迎来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节节攀升,也迎来了妇女健康获得感的不断提升。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妇女保健水平持续提升,妇女健康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均有大幅度增强。2015年,我国女性预期寿命为79.43岁,比2010年延长了2.06岁。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6/10万,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岁,我国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成为“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排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党的十九大以来,妇女健康水平更是稳步提升,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持续降低,城乡差距已基本消除

党的十九大以来,妇女健康尤其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为妇女提供了覆盖生育全周期的医疗保健服务。到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6/10万,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为30/10万。

全力保障孕产妇住院分娩,直接推动了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显著下降。据2014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达到99.6%;孕产妇中重度贫血患病率降低至1.3%,比2010年降低0.5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继续下降,由2010年的30/10万下降到21.7/10万。

改革开放,在改变城市发展速度的同时,农村妇女的健康服务也在稳步推进。《纲要》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妇幼卫生重大项目,累计2亿多妇女儿童受益。

2014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4%,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6年,我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达到99.8%,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城乡差距已基本消除。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党和政府一系列促进妇女健康举措的实施和推进,彰显促进妇女健康的决心与力度。

我国妇女健康状况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是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数据显示,2014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2.7/10万,是东部地区的2.6倍;在31个省(市、区)中,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间相差23倍。

为此,政府采取了多方举措,努力提高西部住院分娩率,派出对口支援医疗队等,比如,截至2017年5月,北京市卫生系统派出534名医疗人才对口援助新疆和田地区、西藏拉萨市、青海玉树市、内蒙古赤峰市、河北张家口市等12个省(自治区)112个县(市、旗、团场),从智力援助、人才培养、项目支持、科室建设、“组团式”支援等方面推进当地卫生计生事业的发展。

“两癌”免费筛查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广大妇女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但惠及千家万户、亿万群众,更为广大妇女的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65亿元用于支持农村妇女相关公共服务项目。如为农村妇女免费筛查“两癌”,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到2017年,筛查发现并随访干预包括妇女群众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170余万人。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健康,2009年将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全国妇联共同实施。截至2017年年底,已为7398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宫颈癌检查,为1364万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了免费乳腺癌检查。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妇女“两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切实提高了妇女健康水平。

为了妇女健康,各相关部门还联合出手,有步骤地打出“组合拳”。

——相关部门制定了新时期妇女“两癌”检查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8年,“两癌”检查工作实现贫困地区所有县都覆盖到;2020年,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8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的目标。

——2018年7月,在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强调,2018年将妇女“两癌”、肺癌、尘肺病等纳入大病专项救治范围。

——为推动解决农村“两癌”患病贫困妇女的治疗难题,全国妇联在中央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实施“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患病妇女给予每人1万元救助。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为10.22万名“两癌”患病贫困妇女实施了人均1万元的救助,缓解了贫困妇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同时还探索开展妇女“两癌”健康扶贫保险,已覆盖300多万城乡妇女,其中贫困妇女50多万人,保障超过1000亿元,为妇女健康脱贫撑起了一道“保护伞”。

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为妇女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到2018年达到4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目前已覆盖10.5亿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大病保险制度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报销基础上再提高12%左右,累计超过1700多万患者受益。

《纲要》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显示,自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实施以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从项目实施初期的34.8%,下降到2014年的6.1%。

时隔4年,2018年11月2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通报,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也不断加大力度,也使广大妇女受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截至2017年年底,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及儿童健康管理率超过85%,早孕建册率和产后访视率85%以上。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超过98.7万个,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超过1174万人,各类医疗卫生人员数量均有所增加,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到2017年,已有300多个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重点人群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妇女群众的健康保障在家门口就可实现。

——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8月底,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省份通过信息系统报送大病专项救治信息,已确诊病例26.1万人,已救治22.6万人,累计救治次数99.6万人次。部分省份还在国家要求病种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扩大了病种覆盖范围。例如,山西、江西将救治病种扩大到20种以上。

透过历史的镜头影像,见证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点滴发展。

1982年,在江西省瑞金县泽覃大队,背着小药箱出诊的赤脚医生俞翠娇就是乡亲们家中的常客。时光冉冉,2016年8月,同为乡村医生的河北省元氏县沟北村卫生室的大夫张建波,每天穿着白大褂,在宽敞明亮的村卫生室,每天已经可以用远程医疗信息采集系统给患者做检查。

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为妇女健康保驾护航。2010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高海拔地区野战条件下孕妇急性化脓阑尾炎穿孔手术。

……

点点滴滴,桩桩件件,都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妇女健康的关怀。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国妇女健康之路正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健步迈进。

从“谈癌色变”,到主动配合治疗,再到用积极心态与癌症抗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女性对癌症的认知和对疾病的态度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

40年,女性保健从“谈癌色变”到“防患未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贾莹莹

2017年,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迎新春联谊会上,结识了62岁的宫颈癌患者于文芝,当天她与来自妇科肿瘤病房的十几位姐妹一起载歌载舞。

事实上,在演出前的一周,于文芝因宫颈癌二次入院,但是病情再次恶化没有让她对追求美好生活失去信心。一年后的今天,于文芝早已出院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成立了玫瑰姐姐旗袍小镇联盟,带着和她一样的姐妹们,穿着旗袍,展示着她们独特的“夕阳之美”。

从“谈癌色变”,到主动配合治疗,坦然和淡定的接受癌症,再到如今用积极心态与癌症做抗争,于文芝健康观念的变化,折射出中国女性对癌症的认知和对疾病态度的巨大转变。

从妇科肿瘤病人“四分五裂”地被分配到不同科室做治疗,到成立专门的肿瘤病房“因人施策”,到妇科肿瘤得到社会关注并由政府出资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再到宫颈癌疫苗上市。女性健康,尤其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防控防治,成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2008年,全国首家妇科肿瘤病房成立

对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肿瘤病房主任李秀琴来说,2008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当年院里成立了全国首家集放化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妇科肿瘤病房。“由于以前没有专业的妇科肿瘤病房,妇科肿瘤患者被分配到不同科室,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固定医生持续跟进。肿瘤病房成立后,专业得到划分,治疗更加精细,患者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病房成立之初,我们只有30张床,但是目前130张床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李秀琴告诉记者,目前病房的床位利用率可达到110%。在众多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和“乳腺癌”对于女性健康一直都是最大的威胁,但是这两个女性健康“杀手”完全可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女性“两癌”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我国上海等一线城市就已经开始对大型纺织厂的女工用“巴氏染色”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初,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实现了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2009年,卫生部、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让“两癌”筛查真正走到了乡村,走到贫困妇女身边,为她们的健康又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

2011年,辽宁省首次将免费为31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和保健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辽宁省的“两癌”筛查实现了全省农村妇女全覆盖,女性健康保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记者从辽宁省妇联了解到,2009年以来辽宁省妇联和省卫计委联合组织2829261名妇女参加“两癌”免费检查,累计发放6745万元“两癌”救助资金,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7045人。

事实上,中国女性不仅在肿瘤治愈数量和救助数量上有大幅度提升,肿瘤患者对于治疗的预期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延长生命,到现在追求生活质量;从乳腺癌的“全乳切除”,到“保乳手术”,再到“乳房重建”;从宫颈癌的“突如其来”,到“提前预防”,这一切都让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得到极大保障。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也会给中国女性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革命”。李秀琴告诉记者,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女性提供“两癌”筛查,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很多女性保健意识没有提升,而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防癌、抗癌理念及时传递给女性,提高她们关注健康的意识。同时,通过远程医疗、签约家庭医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女性健康水平。

对于李女士这代人来说,赶上了开放改革的时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未来才有了另一种可能……

两代女性的抗“糖”故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彭芸

尽管不再愿意直面那段往事,但李女士还是鼓起勇气和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谈起了她的家庭、她的母亲,谈起了困扰了她家两代人的糖尿病。

李女士的妈妈和舅舅患的都是糖尿病,50岁以后开始发病。虽然现在糖尿病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多数人对糖尿病尚知之较少甚至一无所知,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李女士的妈妈和舅舅尽管早就出现低血糖症状(糖尿病的先兆),但并未引起重视直至发病才开始去医院治疗。受当时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来两人都相继出现糖尿病合并症。

在当时那个年代,得了糖尿病,十几年吃药、打针,最后发展到眼睛看不见、肾功能衰竭、足底坏死等合并症的患者并不鲜见,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当时给李女士的家庭带来的灾难几乎是毁灭性的。李女士的妈妈患的是Ⅱ型糖尿病,由于治疗不到位,随着病情加重,两只眼睛出现黄斑病变,最后导致双目失明。舅舅在65岁以后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未满70岁就出现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后来瘫痪在床,没几年就去世了。

当年也没有“医保”一说,李女士有病在家的母亲治疗费用完全是自掏腰包,疾病让这个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的特征,后来年届五十的李女士也患上了糖尿病。所不同的是这时已进入21世纪,无论是我国医疗技术水平还是国民的健康观念和保健意识都有了巨大提升。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李女士在配合医生做积极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因此多年来糖尿病控制得很不错,没有加重趋势。尽管李女士同时还患有高血压,且曾一度患上乳腺癌和肾癌,切除了一侧乳腺以及肾脏,但她从未放弃生的希望,一直以积极乐观心态配合医院治疗。如今,将近20年过去了,李女士的身体状态保持得非常好,每半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保证了医生可以及时掌握她的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药物调整,糖尿病个性化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李女士身体各器官机能的正常运转,她虽然是老资历的“糖友”,但并未出现像当年她母亲那样的并发症。

现在的李女士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去世界各地旅游。不久前,她还一个人参团坐游轮出游。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她晒出的美景美照。

的确,对于李女士这代人来说,赶上了开放改革的时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未来才有了另一种可能……

和疾病做伴一路走来,如果不是依靠医疗技术的进步,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享受到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自己可能真熬不到现在。

托改革的福,我才能活到现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彭芸

82岁高龄、家住昆明官渡区的徐阿姨说,自己从小就是个病秧子:童年时一场热带疟疾和赤痢,差点就没救过来;大学期间又患上猩红热;一场急性弥漫性葡萄膜炎之后,眼睛几近失明,曾有医生断言说她能活过30岁就算不错了。进入晚年她又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各种心脏问题也开始找上门来……

在80多年的人生中,乐观坚强的徐阿姨并没有向疾病和命运低头。她一边与疾病抗争,一边全身心投入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并屡获殊荣。

云南地处偏远西南,缺医少药,基层医生匮乏,看病难问题最为突出。徐阿姨说,和疾病做伴一路走来,尤其到晚年,如果不是依靠医疗技术的进步,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享受到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好处,自己可能熬不到现在。

一是得益于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医疗条件的改善。进入晚年的徐阿姨患上了心房纤颤,需要做射频除颤,在当地找不到合适医生做手术,恰好大医院知名专家可以多点执业的医改新政出台,由昆明的医院出面请来北京安贞医院专家给徐阿姨做了射频手术,威胁徐阿姨的心脏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二是得益于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大力推广。由于长期受疾病影响,徐阿姨体质下降明显。医改之后,她开始尝试吃中药进行调理,补气血,疏通血管,结果疗效非常好,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第三得益于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医改进程的深入,昆明很多社区都开展了分级诊疗,并配备了家庭医生,对徐阿姨及社区里的慢性病人开展健康管理。有了家庭医生,徐阿姨看病、开药就无需跑很远的路了。如果病情有什么变化,家庭医生还可以帮助她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及时就医。

徐阿姨说,她有亲戚生活在云南农村,医改也给农村医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有一位农村的亲戚患肾衰,每个星期要做一次透析,以前每做一次透析都要从所在的县城到昆明,费时费力又费钱。近年来,在医改大背景下,基层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在这个亲戚在当地就能做透析,并且可享受医疗费用全额报销,家里经济情况也没受到太大影响。

徐阿姨说,是改革开放给她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希望,托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福,她才能快乐地活到现在。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