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厦门留守儿童调查:每月至少通话2次 您做到了吗?
www.fjsen.com 2018-12-04 11:16:10  张薇 黄伊娜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n

  赵先生与女儿视频通话。

海西晨报讯(记者 张薇黄伊娜)父母陪在孩子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是一件幸福而温馨的事,但许多年轻人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舍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背井离乡,独自到大城市奋斗,他们的孩子便成为农村里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家,父母每月至少打两次电话或视频、每半年至少回家看望一次孩子……12月1日起,《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关爱保护、救助保护和法律责任都进行了详实规定。

厦门作为特区,汇聚着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平时如何与留在老家的孩子互动?其中又有哪些暖心的故事?对此,《海西晨报》联合外来青年文学社一同发起走访调查:关爱家中留守儿童,您做到了吗?

  问卷调查。黄劲超制图

[问卷调查]

四成家长每半年回乡一次

为了调查厦门外来务工人员和家中子女的联络情况,晨报记者通过网络,向外地来厦务工者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共有290人答卷。结果显示,68.97%的人现在已经将孩子带来厦门。而那些将孩子留在外地老家的被调查者中,有57.14%的人一周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14.29%的人会每月至少回家一次,一年至少回家两次和一年回家一次的人各占28.57%,几年才回去一次的仍有28.57%。

关于《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法》中对于每半年至少回乡一次或者每月至少打两次电话或视频的规定,57.14%的人表示可以做到,28.57%的人表示不能,剩下14.29%的人则表示愿意努力做到。

与十年前不同,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流感情的有效工具之一。对于这点,湖里区外来青年文学社社长、全国百优志愿者颜明亮感触颇深:“以前没有手机,与家人联系只能写信或是到电话亭用IC卡打电话,现在用微信视频就方便很多,而且交通越来越发达,乘动车或坐飞机也大大缩短了回家的时间。”

颜明亮祖籍安徽,19岁时就来到厦门务工,是地道的外来人员,而后因户口迁入成为新厦门人。2000年,他加入外来青年文学社,开始关注外来人员在厦工作、生活、权益等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厦务工人员为了生活,不得已与孩子分离,应该常回家看看孩子,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温暖,让亲情时时留在孩子的心中。

[专家观点]

从根本打造“家”的守护网

福建金海湾律师事务所的郑志宁律师认为,《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法》的出台,通过立法的方式,以国家强制力的手段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使得留守儿童的解决及处理有法可依,对于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将有着积极作用。

“此项政策的出台,核心是在构建一个多元互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与关爱体系,明确了多个服务主体的责任。”集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姚进忠表示,政策的出台突出强化了家庭保护与关爱的核心意识,引导家庭从家庭理念和仪式感上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需要,从根本上打造“家”的守护网。同时,在社会关爱体系中,强调了社会工作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与引入,增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的专业色彩,借助专业力量推动多元主体的积极作为,提升关爱与保护的水平与质量。

暖心故事

只要一有空,就会和女儿视频

来自南平的康先生大学毕业后便留在厦门工作,因孩子年纪太小,在厦没人照顾,便将3岁女儿留在老家由妻子照顾。“只要有空,我就会打开微信和女儿视频,还将手机屏幕设为女儿的照片,看到照片就像看到她本人一样。”

康先生说,从厦门坐动车到南平约3个小时,南龙铁路开通后仅需2.5小时,交通越来越便捷,回家越来越方便。康先生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明年将女儿接到厦门读幼儿园。

看到孩子的脸,心就柔软下来

今年27岁的阿文来自漳州龙海,来厦门十多年,立了业也成了家,现在与人合伙经营一家理发店,有两个儿子。创业阶段工作繁忙,他每天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11点,小儿子出生不久后,他和妻子实在照顾不过来两个孩子,在大儿子刚一周岁时,就把他送回龙海老家,由孩子奶奶照顾。

由于孩子还小,阿文和妻子一两周回一次龙海。周末正是理发店最繁忙的时候,阿文只能趁着周一休息回家,大早上起来赶班车,到家陪陪小孩,几个小时后又得动身返厦。

虽然离得不算远,但年幼的孩子还是时时牵挂着阿文的心,他两三天就和家里通一次视频电话。虽然孩子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话语,但看着孩子的脸,他的心就柔软了下来。阿文说,他现在也在为厦门户口努力,争取这两年把孩子接来,一家人团聚。

每次相聚,都会为孩子做早饭

每年寒暑假,赵先生都翘首以盼,因为远在安徽合肥的女儿诗染(化名)会在这期间来厦门与他团聚。赵先生毕业于集美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厦门创业,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看女儿,便将她留在老家读书。

诗染今年7岁,读小学一年级,赵先生与诗染平时日也只能通过电话、视频交流。“基本上每天都会视频,关心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果时间允许,每隔2至3个月,我会抽时间回老家看她。”提到女儿,赵先生欣慰中带着些许为难。

“到了寒暑假,我会带孩子来厦门到处玩玩,好好陪陪孩子。”赵先生告诉记者,无论是他回家或是女儿来厦门,他都会早起为孩子做早饭,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场、博物馆等地方,珍惜美好而短暂的相聚时光。

两地相隔的无奈也能想办法弥补

厦门网讯(记者张薇)“小时候,亲情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爸妈在那头。长大后,亲情是一张薄薄的火车票,我在这头,孩子在那头。”一首改编的诗,诉说着留守儿童与外出工作的父母之间,两地相隔无法相伴的无奈与心酸。

采访中,一句句思念在耳边萦绕,一帧帧定格的画面在脑里盘旋,冲击着内心深处。即将升级为人母的我,作为“厦漂一族”,同样面临着“谁来帮忙照顾孩子”的难题。每次与采访对象交谈时,都会想到自己,设想在大城市工作,迫于生活不得不将孩子放在老家,不能听到孩子叫的第一声“爸爸妈妈”,不能见证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缺失的关爱或许今后将永远无法弥补……这一切的一切想来都让人心酸和遗憾。

谁不想依偎着父母的怀抱长大?谁不愿做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对于这些被称作“留守儿童”的孩子来说,这简单的幸福,那么近又这么远。他们眼里的幸福,也许更多的是想要父母回家,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也想留孩子在身边,陪着他们慢慢长大,见证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但是,生活总不那么完美,无法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就多与孩子打打电话,也抽时间回家看看,这也是一种弥补,一种陪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