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闽台青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研学营活动圆满收官。在为期5天的研学实践中,来自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的50多位闽台青年学子走进龙岩、漳州等地,品客家美食、住客家土楼、习客家非遗、听专业讲座、研土楼活化修复、体验夯土砌石技艺,互动交流、增进友谊,在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体验中共同传承弘扬国家非遗技艺,促进心灵契合,取得良好效果。 两岸学子互动交流 开营仪式精彩纷呈,客家歌舞展示独特风情。研学活动特别选在有着“土楼王子”美誉的龙岩永定振成楼前开营,仪式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肖长培在致辞中介绍了福建丰富的非遗资源,指明了研习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希望两岸青年学子共同涵养客家精神、传承国家级非遗瑰宝的殷切希望,希望两岸青年学子做“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桥梁纽带和使者。开营仪式邀请了龙岩歌舞团、木偶戏传习中心、汉剧团等艺术团体现场演绎了表达客家儿女热情迎客的喜庆歌舞《客家儿女迎宾客》、融汇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夯土精髓的情景舞蹈《夯歌》、凸显客家非遗神奇技巧的提线木偶现场泡茶敬客、展现原汁原味客家风情的情景表演《山歌谜语》等一系列精彩节目,带领两岸青年学子一同走进客家文化,感受客家风俗,赢得阵阵掌声。 两岸学子体验非遗技艺 研学路线匠心独运,凸显国家非遗技艺魅力。本次研学线路邀请土楼建造大师协助规划,在分析不同土楼营造技艺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址,突出典型、彰显个性,帮助两岸青年学子深入了解不同土楼营造技艺特色。活动组织营员入住拥有500年历史的环兴楼改造成的“天涯明月刀”主题民宿,推动两岸学子沉浸式体验土楼营造技艺在当代的时尚表达。组织营员前往永定现存最古老、结构最特殊的集庆楼,现场研习木结构全部靠榫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的传统土楼营造技艺,感受土楼神奇营造技艺。安排学生研习艺术家眼中最美的田中赋土楼,感受古老土楼与现代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的典范。带领学生参访田螺坑土楼,在“四菜一汤”里领略土楼独特的建筑形体组合,解读客家先民智慧空间布局。研习中,营员感触良多,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肖予表示,“将一座历史超过500年且年久失修的危楼改造成为极为罕见的沉浸式剧场主题民宿——环兴楼实现华丽转身,我被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装修设计所吸引,这是一场十分难得的入住体验。”来自厦门大学的台湾学生黄乡怡提到,古老土楼营造技艺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启发新生代要用新思路多元碰撞让土楼焕发新活力。 两岸学子研习砌客家土楼石头地基 资深专家全程参与,深度体验传承千年文脉。研学活动中,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居建筑大师、福建省勘察设计大师黄汉民教授全程参与,与两岸青年学子同吃同住同研习,随时随地指点土楼营造特色,结合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不仅看得到,更看得懂。非遗传承人魏荣康带领团队展示了精彩的客家提线木偶戏并耐心教学示范,两岸学子纷纷称奇深度体验。振成楼楼主林日耕虽已年过七旬,但仍亲自带领两岸青年学子参访土楼,并用客家乡音为大家解读客家楹联,营员深深被客家人奋力拼搏,将“异境”变成“吾境”的精神所触动。土楼之光文化园中,非遗传承人张民泰老师亲自示范,一丝不苟地展示夯土技艺和结构力学地基搭建,手把手传授营造技艺,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土楼屹立千年不倒的秘密。“试了夯土,才真的能理解为什么一座土楼一建就要二十多年,每一面墙都是老艺人一捶一捶的心血。”华侨大学学子吴易襄表示。 东方古堡连通古今,先民智慧搭建时代桥梁。本次研学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专题讲座、纪录片《土楼探秘》赏析开篇,助推两岸青年学子全面了解客家土楼兴建原因、历史渊源,及营造技艺发展脉络、修复、保护及活化方式方法,为技艺研习奠定理论基础。穿插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空间测绘、夯土体验、砌石等实地研习,帮助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加深对土楼营造中关键技艺的体悟。安排土楼装饰艺术研习、客家提线木偶、造纸术、打糍粑、长桌宴、舞龙、篝火晚会等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体验让青年学子们领会客家文化精粹。研学营由技至艺,由艺而道,深化两岸学子对客家营造技艺的学习。结营仪式上,来自厦门大学的台湾学生黄子懿深有感触地说道,“作为台湾学子在大陆留学,更应该了解闽台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在研学过程,我确实学习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优秀文化,体会到了客家人的智慧。这些天,我们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体验了木偶戏、打糍粑、印板画、舞龙、夯土等文化项目,深刻感受到了只有通过切身的体会,才能让学生们,以及来土楼参观的游客们更深刻地感知伟大的客家文化和技艺”。华侨大学的庄敏柔同样表示,本次研学营自己不仅收获了知识、沿途的风景,更结识了两岸的朋友,是一场难忘的经历,是历练也是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