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止祠改造升级后古韵悠然。 李郁 摄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联系油纸伞非遗传承人、核对报名人数、完善活动方案……6月11日傍晚,福安市穆阳镇仰止祠内,管理员缪俭辉正为今年端午节即将开展的“非遗文化走进乡村复兴少年宫”活动忙碌着。 “油纸伞制作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作为‘穆阳三宝’之一,油纸伞承载着穆阳人百年手艺,包括号竹、做骨架、罩面、绘花穿线、上油等复杂工序。”缪俭辉不无感慨地说,随着熟悉这些技艺的手艺人逐渐老去,现在的孩子对古镇的风物越发感到陌生,“希望将油纸伞制作与穆阳历史介绍相结合,让孩子熟悉‘老’手艺,进而品味乡情”。 青砖灰瓦、亭榭流水,仰止祠古色古香,这样的环境与传承当地文化的活动相得益彰。“目前,仰止祠内常态化开设‘爱故乡’讲坛、品读‘三贤’文化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缪俭辉介绍。 记者在仰止祠内看到,这里还供奉着穆阳“三贤”缪烈、郑寀(音同“采”)、谢翱的雕塑,不时有游客驻足了解“三贤”的事迹。 近年来,穆阳镇对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仰止祠重新规划升级,通过植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新打卡点,进一步盘活古镇文旅资源。 “古镇的核心在文化,穆阳文化的精髓在于‘古’,所以我们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倡导在复‘古’中变出新花样,让闲置建筑物、老街区在保存古风古韵的基础上再现活力。”穆阳镇党委书记阮贵章说。 作为全国特色小镇、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穆阳镇境内具有丰富的明清建筑、文化民俗等资源。随着省重点项目穆阳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子项目逐一落地,当地旅游“家底”相继被唤醒,并获得进一步的梳理与提升,古镇文旅被加速激活。 从仰止祠一侧小门走出,一家充满历史气息的民俗馆直映眼帘,各式老物件琳琅满目。 “我们选择在这里开店,看中的就是古街厚重的历史文化。随着穆阳文旅业逐渐形成气候,来店里选购的顾客也逐步增多,一天能卖出不少。”商户苏增水说。 石马兜古街的“日”与“夜”。 李郁 摄 民俗馆所在的这条街,便是穆阳镇另一个网红打卡点——石马兜古街。 斑驳的墙体搭配大红灯笼、五彩油纸伞,眼前俨然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古街上偶尔听到几声叫卖,不时走过穿着汉服拍照打卡的游客。 石马兜从穆阳溪码头径至印坪街,长约300米,宽约4米。过去,基于水路发达优势,穆阳成为周宁、政和等闽东北县邑的物资集散中心,连接码头的石马兜沿街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红极一时。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交通格局变化,和许多古镇古街一样,石马兜日渐冷清。 近年来,穆阳镇将石马兜古街的修复提上日程。“我们将石马兜作为民俗工艺文化街来打造,策划生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石马兜(雨巷)民俗工艺街项目,通过邀请专业设计公司入驻,开展古码头修复、沿街路面改造等工程,致力恢复古巷昔日风情。”穆阳镇党委宣传委员林裙介绍。 穆阳镇还出台古街业态植入优惠扶持政策,引导传统手工作坊、传统特色风味小吃等入驻。在石马兜古街内,“听月楼”“木缘工艺”“有一家米酒坊”等近二十家特色商铺林立,行业活态为老街带来生机,聚了人气。 穆阳镇四面环山,穆阳溪如一条绿色绸带,勾勒着古镇的秀美。 从石马兜古街走出,夜色渐浓,穆阳溪两侧灯光被逐一点亮,光与影的流转瞬间将古镇氛围感拉满。 沿着穆阳溪畔直行到达葛兰坂,这里传出的阵阵欢呼声打破了夜色静谧。一道道水柱伴随着欢乐的音乐喷涌而起;水幕墙上,斑斓的灯光投射出一幅幅绚丽的画;迎面而来的水汽拍打在身上,在夏夜里倍感惬意。 来往的游客频频用镜头记录这美好的画面,并不由感叹:“千变万化,太震撼了。” 在葛兰坂一侧的渡口,不少游客选择租上一条游船,泛舟湖上,领略古镇风采。投放这些旅游设备的,正是由穆阳镇五个街道居委会和穆阳村委会参与组建的穆阳古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我们瞄准镇里的旅游发展机遇,通过跨居联建,成立旅游公司,拓宽集体增收渠道。”穆阳镇石马街居委会支部书记、穆阳古镇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缪宜武介绍。 “从去年10月开业至今,我们共接待游客50万多人次,创收超2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00多万元。”缪宜武介绍,下一步,五街片区还将通过“收储一批门店、打造一个中心、投入一批游船、开发一个营地、建设一座乐园”,持续植入新业态,进一步盘活古镇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