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之下,重灾区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克服不利条件,主动作为,绵阳灾后农房重建走在全省灾后重建前列。
崛起的不仅仅是农房。围绕基础设施重建,一座座学校、医院矗立城乡,一条条公路连接四方。列入国家重建规划的6999个项目正从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产业恢复,一座座工厂复产,一个个项目开工,绵阳正在构建更为牢固的工业支撑。
科学、求实、安全、快速、发展,这是绵阳的重建路径。绵阳重新审视自己,抓住重建机遇完成提升。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绵阳都坚强挺立。530万绵阳人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意志和力量。
一年来,绵阳灾区群众有了更多笑脸,内心有了更多渴望和憧憬,这是最为根本的重建力量。北川、平武、安县……绵阳每一处,都在不断变化、崛起。
天崩地裂那一瞬间,绵阳市9个县市区全部沦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巨大灾难中,党员干部与500多万灾区人民患难与共,不屈不挠。灾后一年看绵阳,百万灾区群众已搬进新居过上安稳日子,灾后重建如火如荼。
对生命的尊重绵阳战胜震灾创造奇迹
回忆特大地震的经历,每个绵阳人都可以讲上一大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大难当头,救人第一。地震后十多分钟,几张从机关食堂抢出的餐桌摆在市委门前的广场上,充当起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临时办公场地。第一时间,绵阳市县领导奔赴重灾区组织救人。地震当晚,长虹、九洲、富临等企业“敢死队”冲进北川中学救人。市县30多万党员干部与5万多名救援部队官兵一道开展救援工作。灾后第一个24小时,就从废墟中救出1.6万多名幸存者,从废墟中解救被困群众2.4万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300万人。绵阳统筹组织了医疗救援队伍157支、卫生防疫人员6900多人奔赴灾区,救治受伤群众42万人次,向全国10省市转运伤员3381人,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绵阳九洲体育馆如今宁静整洁。而一年前,这里却是世界关注的“诺亚方舟”。大批受灾群众被解救出来,绵阳果断打开九洲体育馆,无条件安置受灾群众,高峰时达4万余人。而全城安置的灾区群众高达10余万人,70多个市级单位分区包片,吃喝拉撒全管完,创造了世界史上在城市大规模安置受灾人群的奇迹。灾后的第一个冬天里,10万党员干部翻山越岭,把御寒物资送到灾区群众家里,没有一个群众缺衣少穿,受冻挨饿。
“绝不能让群众再受伤害!”这是绵阳各级干部面对唐家山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发出的铮铮誓言。北川、江油、游仙、涪城、三台等沿江市县区在山坡上准备了20多万疏散群众的吃住等生活物资。游仙干部在成都连夜敲响店铺的门,拉了几大卡车的电烧水器回来。48小时内,游仙做了1.2万张简易床。夏日炎天,21万群众避险大转移,无人伤亡,这是世界上处置大型堰塞湖次生灾害的奇迹!9月24日,一场特大泥石流洪灾袭击绵阳,绵阳再度紧急抢险,科学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损失。震后,绵阳56处堰塞湖险情成功排除。震后,绵阳“救人与防疫并重”,全市未发生一起传染病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生活的渴望绵阳书写安居速度
经历大难的绵阳人民始终昂起不屈的头颅,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生产生活。震后两个月,全市在校复课学生达到48.7万人,占总数的73.7%;9月1日全市所有学校安全复课。在延期的高考中,绵阳再夺全省第一。
“只有安了家,生活才能真正开始。”绵阳的决策者深知群众对家的期盼。灾后,绵阳迅速作出决策,立足于早、服务于快、着力于好,将过渡性安置、永久性农房重建“两步并作一步走”,以最快速度给群众一个家。
按照“安全可靠、就地就近、有利发展”的原则,绵阳科学规划,把所有农房都建在了山塌水患不到的安全地带,设计15种风格各异的民房图型供群众选择,试点创造了委托代建、互助自建、帮扶援建、联户共建、包工建房、分期建房等“六种模式”在灾区推广。下派了1万多名市县乡镇机关干部奔赴一线组织农房建设。通过“政府担保、农户偿还”的方式,由财政出资4亿元建立了农房重建担保基金。游仙区岳家村、北川吉娜羌寨、江油星火村、安县黄羊村……众多美丽的村寨在灾后快速崛起。
截至5月10日,绵阳48.91万户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任务中,已开工45.27万户,已建成38万多户,速度之快,全省领先。全市77.45万户维修加固任务已于去年年底全面完成;财政已拨付农房重建补助资金98亿元,发放到户83.05亿元,金融机构投放农房重建贷款30亿元。到今年5月底,绵阳灾区的农房重建将基本完成。绵阳出台解决城区房屋震损群众困难的“十大惠民举措”,目前全市已拨付城镇房屋重建补助资金近30亿元,38.07万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18万多户,7.91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已在建17114户。
对未来的期盼绵阳夯实重建项目基础
“重建是绵阳的一次提升机会。”一项数据彰显工作的扎实:绵阳共有6999个项目列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项目,进入规划的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608亿元。实现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将使灾后绵阳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我们把民生项目作为灾后项目建设的重点,抓规划、抓开工、抓进度,确保民生项目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在绵阳,722所在建和待建学校已竣工85所,开工学校490所。
在湔江河畔,异地重建的北川香泉乡场镇已投入使用,群众称赞:“这里的卫生院条件比过去县医院都还好。”如今,全市纳入灾后重建专项规划的376个卫生项目已落实282个。全市社会福利项目开工107个,进入规划的公共文化项目308个,开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1177万元。
从永兴到安昌,按城市大道标准修建的大道正在施工,这条路将绵阳与北川、安县两座县城紧密相连。着眼于构建大交通格局,绵阳正强化区域性交通中枢地位。目前,绵阳19个干线公路项目已有18个完成前期工作,63个农村公路项目、96个客运站点项目全面完成各项前期工作,累计开工灾后重建交通项目113个,完成交通建设投资6.85亿元。
绵阳水利重建的594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审查,批复项目309个,开工项目111个;唐家山堰塞湖后期处置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投资规模达1183.7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重建项目敲定。
“绵阳发展的核心还是在工业。”新任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一语中的。震后,长虹PDP一期、九洲数字机顶盒扩能、华瑞汽车等重大工业项目克服困难实施。全市793户规模以上受灾企业有775户企业恢复生产,复产率达97.7%;全市灾后重建工业项目开工728项,竣工384项,累计完成投资115.67亿元。与此同时,绵阳的农业基础设施正加快修复,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产率达95%。绵江、绵安产业带正引领绵阳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在绵阳城乡,受损商贸企业和商业网点、农资农家店等基本恢复,商气复元、人气聚集。
“我们最大的机遇是灾后重建,最大的任务是灾后重建保持领先,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这是绵阳的机遇意识。灾后一年,绵阳已经顽强站起,并以更加惊人的后发优势,朝新的目标直奔向前!
(责编:黄水来)
- 2009-05-11汶川大地震博物馆5月11日正式开馆(组图)
- 2009-05-11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今日开馆
- 2009-05-08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收藏“范跑跑”的眼镜
- 2009-03-16冯小刚拍唐山大地震 道具征集网站开通
- 2009-04-06台湾大学研发成功大地震预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