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二十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做大做强中心市区、加快沿海开发建设、促进山海联动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一核两湾一片”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即中心城市核心区,推进规划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
积21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跨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把中心城区建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先进制造业的密集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成为带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两湾”即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厦门湾南岸重点发展特殊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港口物流业,建成对接厦门特区的紧密区、对接台湾产业的集中区;东山湾区域重点发展石化、电力、船舶修造、特殊玻璃、光电光伏、食品加工和港口物流业,建成承接台湾和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一片”即西北片,突出发挥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努力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圈。各县(市、区)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发展定位,主动加强协作,努力形成资源互补、布局互联、产业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二十三)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构建以“一核两湾”和县城为主体的城镇体系。实施《海峡西岸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构建以“一核两湾”和县城为主体、布局科学合理、富有漳州特色的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抓紧完成并组织实施《漳州市中心城区拓展规划》,推动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角美新城、南太武滨海新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实力,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增强中心城区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创新城市发展格局,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快漳州城市化进程。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推进县城向开发区、港区、铁路和高速公路出口等适合区域延伸拓展,推动漳浦和东山县城发展成为市域次中心,增强县城带动县域发展和承接中心市区辐射的能力。合理布局沿海城镇,规划建设古雷新城,加快推动“两湾”城镇群发展,建设与厦门紧密协作、分工明确的厦门湾滨海生态城镇群,形成以产业带动人口聚集的东山湾生态城镇群,构建分工协作、联系紧密的沿海城镇密集带。择优发展山区重点城镇,引导有条件的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心镇,促进农村人口、产业向中心镇聚集。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繁荣农村经济。扶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发展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健全农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村容整洁工作,突出抓好家园规划、家园整理、家园清洁和家园绿化,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探索建立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工作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统筹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社会保障等发展,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共同发展机制,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推进,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促进农村与城市发展的协作配套。发挥中心城市、县城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城乡公路、公交、电力、电信、信息、邮政、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金等对农村的支持,推动城乡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逐步实现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城市化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先行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
(二十四)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扶持诏安、平和2个原中央苏区县,漳浦、云霄、南靖、长泰、华安等5个革命老区,3个民族乡和32个民族村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海岛、水库库区等欠发达地区发展,增加欠发达地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跟踪落实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和
省级预算内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落实好漳州市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原中央苏区县参照执行中西部地区相关优惠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增强欠发达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后扶工作,深入实施“造福工程”,积极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就业技术培训,优先开展欠发达地区养老保险试点,扶持培育一批山海协作示范工程和重点骨干项目,创新和完善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机制,切实为老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十五)推进跨市协作发展。重点加强与厦门特区的协作,以共同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主动融入厦门特区,主动参与大厦门湾建设,主动做好与厦门特区基础设施、重大规划、产业布局、环境保护、政策、人才、资本等方面的对接,加快形成厦门湾南北两岸合作密切、互动双赢的发展格局。发挥接壤泉州和潮汕、靠近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利用厦漳泉龙城市联盟、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等协作平台,推动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