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第四届艺术节> 看门道 > 正文
论闽剧《贻顺哥烛蒂》喜剧效果构成
www.folksfolks.com 2009-11-05 18:02   来源:中国戏剧    我来说两句

一、讽刺对象的独特化、喜剧化与福州方言、风俗的交互

(一)讽刺对象的独特之处

西方古典喜剧艺术家们认为:“喜剧应该滑稽地表现较下层人物的愚蠢来引我们发笑”。②在这种理论导向下,西方的古典喜剧是“刺下”的——以平民百姓为主要的讽刺对象。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古典讽刺喜剧大多以昏庸的权臣、愚蠢邪僻的幕僚、刻薄悭吝的财主为讽刺对象。而《贻顺哥烛蒂》这部喜剧所讽刺的对象贻顺哥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层愚蠢的平民百姓,也不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贵。贻顺哥是福州五口通商时代,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并存的社会条件中孕育出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的代表。同时,此剧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力图在“五口通商”后福州开埠的背景下,寻求市民文化以及福州人独特的人际秩序和生活方式。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福州被列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1844年7月3日,福州正式开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入侵福州”。③台江是当时福州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位于福州城区中部,闽江北岸,旧称南台,自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治闽时期,就已成为对内、对外贸易的大商港之一,与泉州港齐名。五口通商之后,台江成为闽江流域货物、商品集散地,商贾云集,商业日趋繁荣,有福州市区的“黄金宝地”、“聚宝盆”之盛名。台江义洲地区有一段河下街,西接白马河上的河下桥,东连延平路,作为台江汛商业古街,驰名一时。河下街有一段石狮兜,商店鼎立,生意红火。马贻顺的丝线店就开设在石狮兜的河下口。复杂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造就了一批以马贻顺为代表的市民阶层,并逐渐形成了这一阶层独特的精神性格和伦理道德观念。马贻顺出身于平民阶层,是个小小丝线店的老板,兼做经手(经纪人)得一点佣金,放一点高利贷,从夙兴夜寐,锱铢必较,攒积起一点钱而起家。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福州近代社会市民阶层的精明和勤俭,算计与善良。同时也能体察福州老百姓求稳怕乱,好占便宜的性格。


责任编辑:陈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