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我妻子Sonia的父亲,都是1915年在福建出生的。1988年的圣诞节,我的父亲表达了这样的意愿,想重返年轻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古田、南平和福州。我还见过我祖父Charles G Trimble在南平管理的有着80张床位医院的照片。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都用筷子进餐。
1976年,我妻子陪着她的父亲去漳州,先到香港申请签证,第二天就进入内地。他们坐着大巴去厦门,总共花了3天时间。在漳州的住宿条件也很普通,有吊扇和独立的卫生间,早餐有香软的大米,晚餐有鸡肉,住宿价格仅仅是一天5美金。
1989年11月,我们坐上从香港到厦门的轮船,行程总共26个小时,比Sonia13年前的旅程节省了1/3的时间。在接下来的11天里,Sonia同父异母的哥哥和他的家人当导游,我们坐车游玩,住在较好的酒店。我们学会如何小心安排,以避免使用公共厕所。在行程中,我们仅仅见过一个白人。那时候的中国妇女,既不戴首饰,也不化妆,衣着朴素。
从漳州到福州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大群工人在用石头铺路。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发现这些工人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铺了好几公里的路。
在福州的几天,有人建议我买件真丝衬衫。价钱真是便宜,就2美金一件,衬衫很漂亮也很贴身。最好的住宿是在武夷山,但是四五层的酒店一般都没有电梯。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吃的花样很多,每个地方的食物都很有特色。
算上这次,我回福建已经超过12次了,每次都发现空气质量更好了,道路没有以前拥挤了。在1989年我这个头算高了,但到2009年的今天,我站在年轻人中,他们多数都比我高了。这是个明显的变化,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发生的。
几年前,我听到一个中国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变懒了,跟以前的学生比起来,学习更没动力。我告诉她,我的学生都非常出色,我从来也没教过这么热爱学习、这么勤奋的学生。令人惊奇的是,我们谈论的是同样的学生。
当一个朋友拿起杂志,读到一个美国的中国专家谈论中国现面临失败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仅仅满足于阅读,为什么不去旅游,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或许我是在慢慢成为一名世界公民,也很高兴把中国当作自个家的一部分。我喜欢中国菜,最喜欢福州菜。这么多年来,我目睹了福建翻天覆地的变化,希望20年后能够再回来,感受一下人们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喜悦。
魅力和好奇感促使我来到福建,欣赏到中国人民真正的财富,而这种宝贵的财富可以为全世界人民所共享。
(作者于2005年、2007年、2009年在福建华南女子学院任教。吴媛媛翻译)
- 2009-12-23吉永莉香(日本):福州 我的故乡
- 2009-12-18杰哈德·费德勒(德国):一个德国人眼中的福州大学
- 2009-12-17凯·格里姆斯(美国):我的福建之旅
- 2009-12-16仲岭真辉(日本):“异风”中的厦门
- 2009-12-15武氏玉璧(越南):“海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