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0全国两会> 两会三人谈 > 正文
两会三人谈: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www.folksfolks.com 2010-03-12 07:2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12日讯(本网记者 郑昭 李珂 谢贤伟 黄如飞 通讯员 刘文福 采访整理)

核心提示: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时,参观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客家土楼,称赞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希望他们一定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省是文化大省。推动海西文化繁荣发展,自然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和我省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曾静萍:需要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更需要能策划、管理文化活动的经营人才

突破文化产业人才瓶颈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文化提升到一个民族的力量和精神领域、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诠释,涉及面广,包括了公益性的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更便捷、更有品位的文化艺术氛围,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等,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文化事业的人士,是莫大的鼓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突破文化人才特别是文化产业人才的瓶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红色文化、土楼文化的打造,直接带动了我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对台文化交流,可以说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文化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品牌,将极大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创意的匮乏,创意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人才的匮乏。文化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一定技能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更需要能策划、管理文化活动的经营人才,比如演艺经纪人、项目策划师、推广创意人等。而目前,既有产业营销理念,又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极其短缺。

在文化经济中,人才的发散效应尤为显著,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创意,带动整个产业、整个门类的故事时有发生。政府别光看硬件,别光急着鼓励项目上马,应该先做好人才“内功”再起步,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远、可持续的计划,除了吸引外来人才,更要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潜和培养。文化、艺术院团转制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切实地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改善从业人员的根本利益,调动专业技术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有的院团,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只讲岗位、不讲级别,能上能下、岗变薪变;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从制度上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这些对于当前人才的培养和吸纳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应该好好总结并推广。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