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0全国两会> 人物声音 > 正文
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取消高考将更不公平
www.folksfolks.com 2010-03-13 07:52  胡雪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

赵沁平:这其实也是我们要考虑改革的方向之一。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机制办法可以借鉴,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和已进行的试点情况可以总结,稳步推进。

《中国经济周刊》:那您怎么看美国高考制度中的综合评价机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有其他因素的权重呢?

赵沁平:突破高考成绩单一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比如像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不同类型的大学采用不同的社会考试成绩,此外还参考中学成绩,参考中学校长、学校校友推荐,有的还可面试等等,这在美国是被社会普遍接受的通行做法,是我们今后改革可以借鉴的。

再过10年、20年会得诺奖的

《中国经济周刊》:您不认为美国的高考制度比中国的更为合理吗?

赵沁平:大家都愿拿美国的教育制度与我们相比。的确,美国的教育制度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而且我们有不少教育制度、措施是借鉴了美国的,比如我国的学位制度、博士后制度等。

但是教育发展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是与民族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有些教育制度在美国合适,但搬到我国就行不通,或者起码现在行不通。比如,美国大学经费中校友捐赠占相当比例,我国大学则微乎其微。

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经济发展不一样。我国经济建设可以30年走过发达国家100年的经济发展道路,但如果追求30年教育成就、30年大学建设走过人家100年的道路,在某些方面就会发生问题。百年树人,教育需要严谨、需要循序渐进,教育不宜“跨越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去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引起国人深思;迄今为止,中国内地还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赵沁平:钱老提出一个令国人和政府深思的大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没有一定数量的创新人才是不可能的,但确实培养的创新性人才不足。

至于诺贝尔奖,我们可以关注,但不必太过在意。我们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致力于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致力于做好我们的事情,再过10年、20年,我们会得的。


责任编辑:孙靖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