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流动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实效性,福建省寿宁县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着重在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奉献上下功夫,积极营造温馨家园,有力推动了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践行管理机制,壮大“娘家”力量
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破解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难题。一是抓管理。由县委组织部依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对全县在外流动党员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摸底,填写《寿宁县流动党员简明情况登记表》,详细记载流动党员的简明情况以及流出(流入)时间、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等相关信息,健全完善全县流动党员信息库,基本实现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四清”,即党员基本情况清、党员家庭情况清、党员流入地址清、党员联系方式清。二是抓联系。健全流动党员联系登记制度,做到各级党组织有专人专管或兼管,各村级党组织有人专门负责定期联系外出流动党员。充分利用网络信箱、寄送书籍、邮寄公开信、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形式,组织在外流动党员开展学习,强化服务,定期反馈,并开展“三个一”,即给每位流动党员发一封《致寿宁籍在外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活动,发动流动党员立足实际公开承诺“为家乡做一件好事、实事”。三是抓“家访”。执行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家中有重大变故必访、党员返家必访的“三必访”制度,由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与基层党组织一起走访流动党员家属,送去慰问金,提供小额贷款。同时,协调公安、民政、劳动等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流入党员在就业、租房、办证等方面的困难,保持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践行服务承诺,加强“婆家”沟通
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党建工作,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情况难掌握、活动难组织、管理难到位、服务难跟上等问题。一方面,加大组建力度。不断总结提升我县在上海、西安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经验,根据全县外出务工党员的从业特点、地域分布,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商会上”的有效途径,依托上海、西安、厦门、广州、泉州等驻外商会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进一步创新驻外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进城务工中的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并重视发展优秀青年和妇女入党,不断改善流动党员队伍的结构。另一方面,加强双向沟通。进一步加强党员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和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两地三向共管的“双向沟通”制度,切实做到 “五个有”,即流动前有卡(联系卡、管理卡),流动中有证(党员证明信、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后有音(回原单位党组织当面汇报或采用信函、电话等形式汇报在外情况)、有评(民主评议党员)、有发展(在外出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
践行奉献精神,实现“亲家”共赢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在外流动党员创业致富、反哺家乡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以“创业在他乡、奉献在家乡”为实践主题,以“双向带动”(把家乡富余劳动力带出去创业致富,把外地资金技术带回来建设家园)为实践载体,引导广大流动党员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作用发挥出来,争当“五员”,即形势政策宣传员、科教就业信息员、创业致富领跑员、信访维稳安全员、权益矛盾调解员。二是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党建信息网和手机短信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奉献社会的良好舆论氛围。目前,已在“寿宁之窗”网站,设立“流动党员之窗”专栏宣传报道在外流动党员先进事迹。三是引导在外流动党员奉献社会,反哺家乡。今年5月份,由驻西安党支部牵头,陕西闽商商会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物资达70余万,为灾区灾后重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宁德市政协委员的斜滩镇流动党员肖同春,成立华东慈善基金会,建立阳光助学留本基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救助贫困学生,三年时间已帮助福建和陕西350名品学兼优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寿优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