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海合作多于竞争
罗绮萍:您刚才提到上海是人民币“在岸”中心,香港是“离岸”中心,这个说法我记得是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今年七月提出的,按您的理解,“在岸”中心和 “离岸”中心如何分工?
刘兆佳:我不是金融专家,但近期对这个话题有点了解。现时的情况是人民币通过其他货币兑换,拥有人民币的蓄水池,而在香港人民币也可以兑换,和港元有一定程度的兑换。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人民币不会全部开放,所谓的资本帐自由开放,只是一个程度上开放。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以人民币为主的业务作为主打,这个主要服务于国内的金融业务的需要,现在的金融业在国家整个经济体系里占比仍然很小,需要不断提升,金融体制仍然相当落后,还没达到与市场为主导的架构,因此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体系的建设,以及如何通过金融机构的运作更有效的推动内地发展,仍有很多东西要做。
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两地的人民币严格分隔,就算有流动,都是在控制之下流动的,离岸中心的意思实际上是说香港拥有相当多的人民币供应,来发展人民币业务,定价工具,这些东西基本上是对外的,通过这些做法可以测试国际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和其他货币的相互价格的拟定,提供参考。香港是一个试验田的作用,逐步协助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后如果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那么在岸离岸就分不清楚了,在未能自由兑换前,在岸离岸中心有合作空间,例如香港可以在金融体制建立为上海提供协助, 另一方面我们要研究将来如何在金融方面提供合作推进一步?两地的一些股票是否可以在对方市场上市呢?现阶段来看,大家分工很清楚,而且大家这方面似乎不存在竞争。实际上,将来如何操作,一时之间我也很难说,大家不断尝试磋商,累计经验之后,去做出来。
这当中也有一点竞争,例如上海推出国际版,有些机构本来在香港上市,但在上海股票可以作价高一点,便转投上海了,这些东西,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香港和上海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我想从一个国家战略部署角度看,无论香港还是上海,都是为国家整体发展策略服务,现时既有对外方也有对内方,香港和上海在不同方向上为国家服务。最终要强化目前国内金融体系,同时希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这两大要求下,整体策略里都找到各自分工地位,竞争虽然存在,但两者互相配合推动国家发展。
这几年您可以看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不断推行,我怀疑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会加大,步伐会加快,香港这方面突然得到一个机会,本来已有机会,现时机会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