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汶川重建3周年> 科学重建 > 正文
科技日报:汶川大地震科学重建的创造性实践
www.folksfolks.com 2011-04-11 15:38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我来说两句

汶川新城“中轴线”之争

汶川县城的重建方案曾备受争论,直到去年年底,总体规划才获得通过。“重生”的汶川县城将8度设防,建成具有浓郁羌族特色的川西旅游城市。县规划局局长张先武认为,争论不断的重建规划,虽然出台“慢”了点儿,却是为了“更好”。一个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规划,将为子孙后代所铭记。

在规划布局中,贯穿新县城的“中轴线”,把山、水、城融为一体,体现山水相连的规划理念。

中轴线到底多宽为好?起初有人提出90米,理由是面积开阔,利于百姓活动,能提供丰富休闲场所。有人反对,理由是总共两三万人的县城,空间过大、距离过宽,商业气氛淡化,更重要的是四面环山的县城,土地金贵。经过反复讨论,“中轴线”规划最终定位在48米左右,既减少了拆迁又节约了土地。

重建更要考虑现实可操作性。县城滨江路建设,是几代汶川人亲水的夙愿。可过去的滨江路旁建筑新旧参差不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宅居民期盼重建,新落成小区的住户又觉得拆了可惜。按照此前的“一刀切”规划,滨江路设计为商业带,开阔的街面、五彩的霓虹,虽然美观大气但操作困难。本着灵活规划、实事求是原则,重建规划最终提出,在保障滨江路4.5米宽的基础上,能宽就宽,能窄就窄,部分地方建成绿地或城市景观。

新县城特别注重防震减灾,汲取县城居民没有避灾场所的教训,新规划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多亩地,建设大型避灾广场。针对附近山体落石的情况,设计中又划出5至20米不等的靠山挡墙,以防次生灾害。

彭州市鹿坪村同样有个“迟到”的规划。利用重建契机,结合城乡统筹,规划部门专门为鹿坪村做了一次规划,按照城里小区标准,修4层高的楼房。但第一次规划几乎遭到村民一致反对:“怎么和城市小区一样?难道让我们提着锄头上楼!”在村民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显而易见,将500多户村民“浓缩”在几幢楼房里,虽整齐划一,却失去了农家风情。

经过多次实地调查,20多天后,第二次规划方案终于出台:扩大统筹范围,除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外,还将村里的荷塘、经济作物区等规划进来———原本集中居住的一个点扩散成3个点,4层楼改为2层,院落之间建造绿化带。这个方案一出,很快抓住了村民的心。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