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汶川重建3周年> 科学重建 > 正文
科技日报:汶川大地震科学重建的创造性实践
www.folksfolks.com 2011-04-11 15:38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我来说两句

都江堰的和谐心声

  “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这是四川最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

汶川地震后,四川有347.6万户农房受损,其中126万户需重建,221万户需加固;城镇住房有31万套需重建,141万套需维修。四川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经过问卷、实地考察等多种调研,结合灾区实际情况,推出了原址自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异地安置、社会资金联建、维修加固等方式,供灾区群众自愿选择。

重建刚启动时,都江堰并非一帆风顺,政府部门初步考虑,农村住房重建实行统规统建,在规划点位尽量实现受灾村民集中安置。可征求受灾群众意见时,村民却不统一。有人想原址重建,恢复损毁的农家乐,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还能增加财产性收入;有人觉得统规统建点离自家的承包地太远,不利生产;缺乏建房资金的村民,则愿意选择统规统建。

都江堰市的领导和干部走村入户,将政策交给群众,让群众理解掌握,参与决策。去年7月以来,都江堰市在城区荷花池片区居民中开展3次重建方式选择问卷调查,逐渐取得了一致,听到了和谐心声:只要政府牵头提供优惠政策和贷款,其余的事,我们自己来做。

调整后的规划,尊重了受灾群众的意愿。都江堰市欣禾村统规统建点,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住房呈组团式分散布局,设计人员利用池塘在房屋组团之间形成自然隔断,为村民开办乡村旅游客栈预留了发展空间,受到村民的赞扬。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